942
浏览 围鼓最初形成于土家族先民长年狩猎、伐木、垦植等系列劳动。他们根据自己对声响的喜爱。萌发了一些上口成句、韵律感强的“音响词”把这些“音响词”用称之为“家业”的生产工具敲打,调之“打家业”,这便是最初的围鼓雏形。现在民间对这一演奏形式还保留着“家业”的习惯称谓。将打围鼓乃称之为“打锣鼓家业”。
围鼓由一支鼓、两副钹、一大锣、一勾锣等五件响器,五人操作演奏而成,以其灵活巧妙的鼓点,两夹钹穿插拗打,大锣应节转换,勾锣巧妙点缀,疏密张驰的“钹花”,以及穿插点缀的勾锣音,抑扬顿挫的土锣韵组合成独具一格的交响。因演奏时根据鼓面上发出的“鼓眼”指挥演奏乐牌,演奏者自始至终以鼓为中心进行演奏,故而称之为“围鼓”。
围鼓其分布区域主要在武陵源区索溪峪镇、协合乡、中湖乡、天子山镇。围鼓曲牌主要有:《千年岁》、《八哥洗澡》、《鱼戏水》、《美柳景》、《月儿圆》《牛擦痒》、《牛摆尾》、《河鹰展翅》、《风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