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3
浏览 跳丧舞,又叫跳撒叶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据有关史料记载:“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不去,曰伴亡。于柩旁击鼓,唱俚歌哀词。”这种祭祀歌舞,在古代巴人之后裔土家族的聚居区,世代沿袭,千古不绝。无论哪家死了老人,村民们闻讯而至,通宵达旦。这叫做“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夜丧鼓陪亡人。”在死者面前高歌狂舞,是土家人祭奠亡人,安慰生者的一种特殊方式,同时也是土家人对死亡的一种特殊理解。?
土家族人家中的长者去世后,一般装敛入棺后在堂屋里停放1至3天,“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邦忙”,每晚就有亲朋好友前来跳丧。跳丧时1人击牛皮鼓叫歌,跳者围棺接歌而起,脚跟鼓点鼓跟脚,无弦乐伴奏,跳者2至4人比较普遍,但女人不跳丧。击鼓者领唱,对舞者和,均为高腔俚调,边唱边舞。舞者头、肩、腰、臂、腿、脚尖、脚跟一齐动作,跳着变幻多姿的舞步,唱着古老、粗犷、格调明快而独具民族特色和浓郁山乡气息的曲调,热热闹闹陪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
跳丧舞的歌词内容十分丰富,有颂赞土家先民开疆拓土,回忆民族历史的;有反映先民图腾崇拜、渔猎活动、农事生产、爱情生活的;还有歌唱死者生平事迹的等等。丧鼓歌《开场歌》唱道:
天地开场,日吉时良。
鲁班到此,修下华堂。
秀才到此,做篇文章。
歌郎到此,开下歌场。
土家人把白丧事当作喜事办,是因为对生死的态度非常乐观。如丧歌所唱:
人生命尽总难逃,
纵有精神也不牢。
犹如梅花遭雷打,
恰似嫩花被风摇。
罢了罢了真罢了,
人生好似一春草。
平凡春草谁不老?
秀青秀来高青高。
跳丧舞名目很多,通常流行的有:“四大步”、“滚身子”、“倒叉子”、“虎抱头”、“么姑姐”、“么连嗬”、“撒叶尔嗬”、“燕儿衔泥”、“牛擦痒”等十多种。舞蹈粗犷豪放,有的赤着臂膀,有的边跳边饮酒,浑朴中透露着土家人那种特有的阳刚气质。跳丧舞通宵达旦彻夜歌唱,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潭在竹枝词中描述:?
谁家开路添新鬼,
一夜丧鼓到天明。
天亮结束时要唱“刹鼓”收场,有歌唱道:
天上金鸡叫,
地上紫鸡啼。
看看天大亮,
正是收场时。
日吉时良,
天地收场,
亡者要归山岗,
八大金刚站两旁……
跳丧从音乐、舞蹈到歌词内容,少有悲沉之感,音乐高吭欢快,舞步健美勇武。歌词内容十分广泛,死者的生平事迹,前唐后汉的历史传奇,真挚的爱情故事,日常的生活趣事都是歌唱的题材。歌词多呈四句七言,四、三式,上下句,也有“五句子”保持着古代巴歌“竹枝”、“杨柳”等曲牌格律形式,内容古朴。每唱完一首,最后大家高声合唱一句“跳撒尔嗬喂”,或“解忧愁噢”,表示为死者家里散忧愁。跳丧的唱腔分高腔、平调,节奏鲜明,6/8拍较普遍。跳丧有歌有舞,舞的成分更重。整个舞场均随掌鼓人的鼓点和唱腔随时变换曲牌、节拍和舞姿。当唱到感情交融时,掌鼓者还会绕开鼓座加入舞者行列,时而用鼓锤在鼓上敲击节拍。
跳丧舞的种类很多,按跳丧格局大致可分“四大步”、“待尸”、“么连嗬”、“摇丧”、“打丧”、“哭丧”、“杨柳”等20多个类型。按摹拟形象动作分,有“凤凰展翅”、“犀牛望月”、“猛虎下山”、“虎抱头”、“牛擦痒”、“猴子爬岩”、“狗吃月”、“狗撒尿”、“狗连裆”、“燕儿含泥”、“古树盘根”、“幺姑筛箩”、“耍五巾”、“风夹雪”、“狗春碓”、“滚身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