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自驾游旅游攻略 - 【直播苏木绰】糍粑打出土家新年味道

2017-01-29 00:00 1282 浏览

 

主持人正在进行直播

 

正在庆贺时的情景


“百家米呀,嗨着;千斤粑呀,嗨着;打热滴呀,嗨着;过好年呐,嗨着”。1月28日,大年初一,在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苏木绰现场,72名土家汉子喊着号子,挑战做一个全世界最大的糍粑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打糍粑,在张家界市永定区土家族的民俗中,每到过年都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极有特色的饮食文化。糍粑圆圆的,象征团团圆圆,又糯又粘寓意土家人对亲情和友情的看重。苏木绰一带是土家族聚居地,这里的土家人一直延续着祖辈们原始手工制作糍粑的方法。糍粑是土家人正月待客的常备礼品,也是走亲访友的必备礼物。土家人有句俗话:“拜年、拜年,粑粑上前。”由此可以看出,糍粑作为礼品,在淳朴的土家人之间传递着友情和亲情。打糍粑,除了制作出白的糯米糍粑,还会将高粱、小米与糯米混合在一起,做一些带颜色的糍粑,各种色彩的糍粑摆放在一起,代表着土家人祈求来年大吉大利、五谷丰登的心愿。


从下午4点开始,来自王家坪镇石堰坪村300多土家人穿着节日盛装,参加这个隆重的打糍粑活动。“我们已经干了两个多小时了,现在这个大糍粑就差最后一道工序‘扎依’,也就是给大糍粑封边啦”。


“上糯米啰”。村支部书记全建国一声令下,鼓声、吆喝声响起,打糍粑开始。


这时,24位土家阿妹端着准备好的糯米,蜂拥而上。“姐妹们快来哟,你看我的米,好香好糯呀”。在苏木绰,过年打糍粑,还有一个特别的讲究,叫做“百家米、千斤粑”。每到大年初一,乡亲们就会拿出自家最好的糯米,到广场上斗米,而这个斗米,实际上也是凑米。今天现场用的500斤糯米,就是苏木绰100多位乡亲们凑在一起的。


制作糍粑的过程较为繁琐,一般是前一天晚上将糯米淘洗浸泡,第二天打糍粑之前,将浸泡好的糯米放入木甄蒸熟,再置于石槽内,先缓后急、先轻后重,用木槌打压数分钟使其成泥状,然后扭成团形铺于桌面,再用力压成满月状便可。


在现场打糍粑的72位土家勇士中,有一位年纪最大的老人叫全时和今年76岁。 当笔者问他这么大年纪,为什么还要来打糍粑啊?全时和说:“勤俭生富贵,懒惰出贫穷,这是我们全家祖宗们留下来的。大家之所以每到春节打糍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春耕的时候,可以把打好的糍粑当做干粮。”


人勤春来早,活动现场,苏木绰的乡亲们表演蓑衣舞,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有59岁,平均年龄也有45岁,他们有的是农民,有的是木匠,有的是货车司机,还有开小卖部、开理发店的,在平时的劳作之余,他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排练了这个反映苏木绰人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原生态舞蹈。


舞蹈结束,现场这块直径达到3米98的世界第一大糍粑,已经完成。乡亲们凑合到一起,吃糍粑,逮起。土家人吃糍粑也是有讲究的,到了之后,主人把糍粑烤好后递给客人吃,客人不能用嘴去吹糍粑上面的灰,只能用手拍打,以示对主人的恭敬。除了火烤糍粑外,还可用油炸、油煎、水煮等方法食用。


吊脚楼里,火塘边,捧上一块糍粑,蘸上一些蜂蜜,轻嚼于口中,丝滑香甜,回味无穷,再喝上一碗油茶汤,更是惬意无比。


分享: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免费获取定制行程
  • 15174421088 微信同号
  • 13307448811 微信同号
  • 825210@qq.com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