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自驾游旅游攻略 - 舍巴日--毕兹卡的节日

2022-09-18 00:00 1285 浏览

  四月十七日(农历)一早,在龙山县偏远的靛房镇,姑娘们穿上了节日的盛装,过了门的媳妇在头上插了一种什么草,好看地招摇着。两个壮年男子在卖力地打糍粑,小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镇长披着西兰卡普(一种土家织锦)的背心,忙得脚不沾地。人人脸上带着笑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兴奋期待恍惚的情绪。

  棕叶做的土喇叭吹起来了,细长细长的土号吹起来了,一排排,向着天上的太阳,以一种昂扬的姿势,以一种雄浑的曲调,庄严地昭告上天,昭告所有的神灵:毕兹卡(土家人自称,意思是本地人),要过舍巴日了。

山下放炮了,我们要做摆手了

  舍巴日,土家语。舍巴,即摆手,日(ri读平声)即做。舍巴日译成汉语就是做摆手。是土家人一种隆重的祭祖活动和节庆盛典。在正月举办的叫调年,三月举办的称三月堂。

  清咸丰年间陈秉钧在永顺任知县时,在《题土王词》一诗中描述了“五代兵残铜柱冷,百蛮风古洞民多,而今野庙年年赛,里巷犹传摆手歌”的情景。这说明摆手歌舞作为“古风”已在土家族聚居地区千古流传。

  你看,就连土家人也忘了他们从什么开始做摆手了,反正,是土家人就要做摆手。靛房镇百型村表演的《扁咚扁咚日》,就是再现这样一段历史。

  百型村地处高山,几乎与世隔绝,他们只能从鸟去鸟来,花开花落中分辨春夏秋冬,安排耕耘收割。你听,山下放炮了,过年了,要做摆手了。

  可是没有锣怎么办呢?“嘿太,克梯里枯哈,糯太,些捧独咱哈”。土话听不懂,旁边的土家人告诉我,就是“没有鼓就调敲脸盆底儿,没有锣就敲鼎锅盖儿”。果然,一根山里挖来的树兜兜上安了个脸盆和鼎锅,一人“扁咚扁冬”敲起来,一人唱起来,团团围着的百型村人就摆起手来。

  他们穿着粗织的蓝布衣服,头上缠着黑色丝帕,动作粗犷有力,手脚同边摆,模拟土家祖先的生产劳作。先砍火畲,开出一片荒地,然后种苞谷、撒下小米,秋天苞谷熟了,就撕苞谷,打油……土家的先祖就是凭着两只手,在崇山峻岭中为后人开辟了一片自给自足的世外生活。咿,他们两只手怎么在身上抓来抓去?原来是在捉虱子、抖狗蚤,动作滑稽有趣,看的人大笑不止。

土家的祖先,到这铺金铺银的地方来吧

  土家的舍巴日,分大摆手或小摆手。大摆手规模大,由好几个村寨参加,持续时间长,祭祀的是父系社会的土著酋长八部大王,参祭的人数上万。小摆手以姓氏为单位,由一个村寨主持,规模小,主祀五代时期的彭公爵主或向老官人、田好汉。不管大摆手还是小摆手,梯玛或寨首是主角。第一项就是由他们主持祭祀仪式。

  今天主祭的梯玛是靛房镇上阳村69岁的田德美,头着凤冠,上画八部大王神像,身着红袍,一手持八宝铜铃,一手持司刀。他是敬神的人,只有他能把土家的祖先或他们信奉的神灵请回来。他在请师、祭祖、敬土地。你听,他在唱,唱得韵味悠场,满怀着期盼和请求。原来他在用土话唱:“土家的先祖回来吧,到这铺金铺银的地方来,我们子子孙孙欢迎你们来,为我们祈祷一个新的丰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人众清吉……”千百年来,土家人都是这样的祈祷,他们从不要求太多。

  祭完祖,就要跳摆手舞,唱舍巴歌,表演茅古斯,颂神娱神,让土家人敬畏的祖先、神灵高兴快活,然后降福于他们。

  你看,靛房镇中心村的十几个男人表演茅古斯,赤身体,身披棕衣,头戴棕帽,装扮成远古的先人(毛人)。他们弓腰而行(先祖尚不能直立行走),拿着棍棒去围猎,口齿不清(先祖尚不能完整发音),呜啊呜阿地呼唤同伴,经过好几个回合的围堵,终于把猎物(人饰的)捕获,呜呜地欢叫着凯旋而归。听土家人讲,如果是大摆手,延续几天几夜,茅古斯可以晚晚有不同的剧目,从渔猎时期一直表演到农耕时代,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中国民族舞蹈的最远的源头之一。

舍巴日过成了舍巴节

  土号齐奏,鼓锣喧响,三眼铳点然,青绿的山谷田野里一片笑语欢歌,山里的雀儿也兴奋地呼朋引伴过来了。2005年5月24日,农历四月十七日这一天,我们在龙山县靛房镇观看的,是这个镇举办的第二届舍巴节。十里八乡的、周围县镇的土家人都来了,背篓里吮着手指的娃娃,拄着拐杖的老人,都来了。

  既然是舍巴节,靛房镇人就不仅是祭祖、跳摆手舞和茅古斯,在这个节日里,土家人所有的绝活都要显摆显摆。梯玛的绝技以往都是必看的节目,上刀梯、踩犁口、下油锅表演过多次,就算了。这次田德美梯玛只小露一手,用一根穿着线的小针把一碗灰连同碗提起来了。

  靛房镇是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土家镏子之乡,打镏子是进过京出过国的大自然的交响乐,在这种场合肯定要来乐一乐的。土家人还会用一根小手指粗大、长不及五寸,仅有三个孔的小竹管吹奏出土家山寨四季的浓郁风情,也是在国外的大舞台出过风头,让外国人惊叹不已的。土家人叫“咚咚喹”,这次,两人咚咚喹、多人咚咚喹、百人咚咚喹,把土家人的欢乐都要吹出来。你看,他们随手从树上扯一片绿叶,含在唇间,鼓起腮帮子,就吹出了土歌山调,还能吹《金山上的太阳》和《南泥湾》呢!

  你小时一定听过妈妈的摇篮曲吧?土家人却是听爷爷的摇篮曲长大的。几个月大的娃娃躺在大背篓里声斯力竭地哭着,爷爷过来了。摇啊摇,嘴里用土话唱着悠长的歌:yixisan,yixisan,jijiyou……“你的父亲母亲上山做工了,你莫哭,外面有野猪,快快睡吧,快快长大”。好听得就像山上的鸟儿在叫,背篓里的宝贝真的安心地睡着了。

  土家的姑娘出嫁还要哭嫁,都用土家语,哭父母兄弟姐妹,有人哭有人劝,有比有兴、声情并茂,听得人也要跟着洒下泪来。哭了笑了乐了,舍巴节就在浩大的大团摆中结束。所有人都汇进歌舞的海洋,单摆双摆摆起来,摆出一年的希望和快乐,摆出踏踏实实的幸福生活。

分享:
相关内容
  • 张家界自驾游旅游攻略 - 金鞭鱼
    【最显年轻的鱼:金鞭鱼,不老神鱼】金鞭鱼,生活在水质清澈、没有污染的山溪沟谷之中,其颜色亮丽,身体半透明,透过肚皮甚至能看到五脏六腑。在这种山泉中,金鞭鱼永远都似不老的顽童,再怎么长,也长不过5寸,年年看,年年不变,年年长,年年不老,如同不老的神鱼,怎么看都显得年轻而又活力十足。金鞭鱼通过最简单的烹制,无需加入任何多余的佐料,鲜香之
  • 张家界自驾游旅游攻略 - 枞菌
    【最讲究缘分的蘑菇:枞菌,菌中之王】张家界除了山还是山,山上除了石头,就是树木,森林之中最多的莫过于菌类。山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四条腿爬的不如吃两条腿飞的,吃两条腿飞的,不如吃一条腿立的。山里的人,普遍认为吃山珍胜过吃野味,大山中无数的菌类,自然就成为山民的食中佳肴,而枞菌,顺理成章成为这佳肴中的珍品。但要品尝枞菌,要买到枞菌
  • 张家界自驾游旅游攻略 - 杜仲茶
    【最传奇的树茶:杜仲茶,张家界的“市茶”】杜仲被人称为传奇之树,是第四纪冰川孑遗下来的,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张家界独有树种;因其皮可以入药,但剥皮后却不会像别的树一样枯死,还会长出新皮;更传奇的是杜仲分公母,繁衍能力十分强大,一公一母两棵杜仲在一起,三五年内即能成林。而杜仲树名,也具有传奇色彩,相传孙中山先生的保镖南北大侠杜心
  • 张家界自驾游旅游攻略 - 葛根粉
    【最折腾的淀粉:葛根粉,武陵源大峰林中的植物黄金】早在《诗经》、《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典藉中,就有葛的记载。葛分海拔800米以下的米葛与海拔800米以上的柴葛两种,米葛粉是普通食品,而柴葛则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典藉所记载,就是野生柴葛,人们食用的部分,就是从野生柴葛根部获取的淀粉。武陵源大峰林山高林密,野生柴葛众多,根部钻入泥土很深
  • 张家界自驾游旅游攻略 - 岩耳
    【最悬乎的山珍:岩耳,武陵源大峰林的红细胞】岩耳是生长在武陵源大峰林石英砂岩绝壁上的一种特有菌类植物,如同武陵源大峰林的红细胞,与这片亿万年前的海底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偎,滋养着这片峰林中的野生动物与人类。采岩耳的人,本地叫岩耳客,采摘时用绳子的一头绑在结实的树或石头上,另一头绑在岩耳客的大腿上,将绳子下降有万丈绝壁上的岩耳生长处
相关推荐
  • 张家界自驾游旅游攻略 - 蒸腊肉、蒸香肠
        对许多南方人来说,蒸腊肉、蒸香肠,就是一种家的味道,一种童年的记忆。(腊肉咸香,香肠微辣)
  • 张家界自驾游旅游攻略 - 三下锅
        “三下锅”,算得上是土家最平常而又最富盛名的一道菜。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征调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主要食材也演变为肥肠、猪肚、牛肚、羊肚、猪蹄或核桃肉(猪头肉)等选其中二、三样或多样。三下锅的吃法也有干锅与
  • 张家界自驾游旅游攻略 - 枞菌炖腊肉
       枞菌又名松乳菇,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交界地区的大山之中,分乌枞菌、红枞菌两种,以乌枞菌最为美味,生长季节一般为三月、六月和重阳期间,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还具有药用价值,尤其是重阳菌更是被誉为“菌中王子”。     枞菌与
  • 张家界自驾游旅游攻略 - 岩耳炖土鸡
    岩耳炖土鸡      岩耳产于武陵源万丈绝壁之上,采岩耳之人腰系绳索如同空中飞人,其采摘难度非同一般,加之气候等因素岩耳亦日渐稀少,因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与氨基酸,与土鸡合炖相得益彰,香味醇厚馥郁(口味清淡)。一、原料。1.主料:石耳25 克,土鸡1只。2.调料:料酒、精盐、味情、葱段、姜片。二、制法:      1.将土鸡去毛、年脏
免费获取定制行程
  • 15174421088 微信同号
  • 13307448811 微信同号
  • 825210@qq.com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