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9
浏览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经济社会新一个五年的发展蓝图开始描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入最后决胜阶段。
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同时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可以说,“十三五”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的关键五年,也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时期。回顾“十二五”,转方式、调结构成就显著,展望“十三五”,转方式、调结构更是培育发展新动力、厚植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保障。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
“十二五”以来,在一系列政策的引领下,我国产业重大结构性问题得到改善,新的增长动能逐步形成,三大产业发展并驾齐驱并逐步完成结构优化。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万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11连增”;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同步展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更是成为新的发展热点;服务业异军突起,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上升到48.2%,提前完成了规划目标,到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5%,已占据半壁江山。
着眼“十三五”,要从解决对经济发展全局影响较大的结构性问题入手,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着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产业结构向合理化、高端化方向迈进。
全会提出,要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为此,要充分发挥“双创”的作用,注重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消费激活内需新引擎 拓展发展新空间
在经济结构的转型期、经济发展的机遇期,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如何转换动力、形成合力,是国民经济顺利换挡、提质增效的关键。“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要素投入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持续优化,逐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2014年,消费需求对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了50.2%,需求结构上由以前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今年上半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4%。同时,投资、出口渐趋稳定。“一带一路”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不断出台和细化,国家投资不断向经济投资缺口腹地侧重;对外投资成果显著,2011年~2015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4466亿美元。
“十三五”时期,要在进一步发挥消费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完成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目标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有效投资的潜力,改进和提升传统行业,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双引擎”。同时,按照全会要求,要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壮大若干重点经济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进一步推进城镇化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建设进展迅速,特别是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来,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我国启动了2个省和62个城市(镇)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镇化进入速度与质量同步提升的新阶段。
今年,国家重点实施了“一融双新”工程,在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新型城市建设等方面收效颇丰: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24个省份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3大城市群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中西部城市群也不断加快发展步伐,城镇化布局正在不断优化。
“十三五”时期,在进一步推进城镇化的基础上,要加快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促进环境、资源、劳动力的有效配置和协同发力,同时,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京津冀等发展战略也进入逐步落实阶段,政策效果亟待显现。此次全会也将协调发展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全会提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未来的五年,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立足“十三五”,我们更应充分发挥智慧、挖掘潜力,将转方式调结构有机结合,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