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浏览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活动中,我们党史工作者重走长征路,沿着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的路线,征集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战场、重要途径地、重要人物、重要文物等红军史料。这一活动从2015年9月初开始,笔者时任永定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与同事们一起到新桥镇老木峪村时,村主任黄胜友向我们介绍说,他的母亲王四婆经常给他们一家亲人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贺龙、任弼时领导红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19日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向大庸走来,红军翻越大山,沿着山涧小路向前进发,途经老百姓的家门口时,红军排着很长的队伍没有发出一点嘈杂声,村民们看到贺龙红军纪律严明深受感动,就纷纷出来给他们送水喝。红军长征到达新桥镇老木峪时,时至深夜,红军战士一路行军劳累,感觉饿了困了,正在为红军送水的王四婆见红军战士用竹碗包的饭已经吃完,就把自己家里的大米饭送给红军吃,红军战士吃过饭,临行前便将雕刻有“陈珍号记”的楠竹饭碗送给黄家,并说,用这个楠竹碗来补偿吃的大米饭,还向王四婆解释说,行军打仗背的东西太多不方便,劝王四婆一定要把这个“陈珍记号”饭碗留下来保存好,等待革命成功了,再来感谢他们的恩情。
穿越时空80多年以后,老木峪村主任黄胜友说,黄母王四婆2008年去世后,便将“陈珍号记”楠竹碗传给长子黄胜全。我们通过手机联系,找到了黄胜全。在黄胜全家里,黄老师对笔者说,他从母亲手里接过这一红军文物,随他执教多年,直到他退休以后还将这个楠竹碗带在身边,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教育子孙后代要永远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换来的,要发扬光大,永远前进!
带着“陈珍号记”竹碗的传奇故事,我在2016年8月陪同中央、省、市新闻媒体的记者沿着红二、六军团长征路线询问当地的伍良说和龚建业等老人,他们告诉我,当年红军在湘鄂川黔边区开辟革命根据地,就地取材,用楠竹制作形状像米升一样的饭碗,雕刻得十分精致,有花纹,有的刻上红军战士的名字,上面是竹盖,下面是容器,既可以盛饭菜吃,又可以舀水喝,还可以用做米升,或者装其他物品,总之用楠竹制作的竹碗,轻便耐用,红军将此物背在布袋里方便红军打仗和生活使用。这样的楠竹碗,后来逐渐演变为军用水壶、水缸和军用铁磁饭碗。今天,我通过调研终于揭开了老百姓讲述的红军战士留下楠竹碗这个故事的谜底。那是因为红军为人民打天下,人民爱护子弟兵,红军战士吃了老百姓的饭,一定要遵守群众纪律,把自己最心爱的楠竹饭碗留给老百姓作纪念。85岁的伍良锐老村支书说:1935年11月20至21日,红二团军四、五、六师及直属机关长征经过教字垭镇军家垭村,有一个连的红军在他家里做早饭吃,红军对百姓纪律严明,他们用楠竹饭碗吃完饭以后,将房屋内外打扫干净,水缸里挑满水,然后告别老乡,部队又出发了。76岁的龚建业老党员说:他父亲龚占燕经常给他讲红军长征的故事,1935年11月23日,红六军团十六师长征经过双溪桥乡陈家山村时,老百姓主动为红军送饭菜吃,送茶水喝,把饭装在楠竹碗里让红军战士边行军边吃,红军吃了饭就给几块铜钱。一碗饭,留给老百姓一块铜钱,见证了红军与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作者 赵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