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8
浏览
人民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叶欣)中国旅游研究院昨日发布了《中国旅游住宿业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广义的旅游住宿业态已经形成,旅游住宿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亟需借机加快转型与创新,谋求更大发展。
报告指出,新兴旅游住宿业态的支配性力量正日益凸显。旅游住宿业的关注焦点经历了从星级标准酒店到品牌标准酒店,再到最近的非标准住宿业态的过程,目前旅游住宿业已经形成了星级标准、品牌标准和非标住宿三种形式并存的住宿业格局,即广义的旅游住宿业态已经形成。
为进一步解释新兴旅游住宿业态,报告指出,新兴住宿业态多为与其他业态融合创新的产物。主题精品酒店是酒店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度假租赁业是住宿业与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结合体,民宿是旅游住宿与家庭住宅的结合,房车、邮轮和豪华游船则是旅游住宿与交通的融合,健康养生酒店则是住宿与医疗、健康产业的融汇。以精品酒店为例,随着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识觉醒,消费观念更新,消费需求分化,消费品位提高,消费层次升级,酒店不仅是一个住宿空间,也成为一个文化创意的展示空间,一个时尚生活的体验空间,这为精品酒店提供了发展的土壤。精品酒店因其文化创意、个性特色,符合潮流,顺应需求,应时而生,并开始得到各类资金的关注。
谈及旅游住宿业投资近年来增速放缓,报告认为,投资增速虽然放缓,但结构得到优化,质量得到提升,实现了用质量换取速度的效果。随着高端酒店投资降温,中端酒店和民宿等非标住宿业态得到极大发展,即使在高端酒店领域,投资重心也由以前的商务酒店转向了度假酒店、精品酒店等领域。随着新建旅游住宿单位的减少,更多投资用于改造、装修和品质优化提升。
因此,报告预测,旅游住宿业运营绩效开始趋势性回升。从星级酒店统计数据看,2014年为近年来的业绩低谷,今年以来门户城市和重点城市的高端酒店景气度开始回升。酒店企业正加强练好内功,根据市场周期和资产周期作相应的经营策略和投资策略调整,特别是洞悉客源需求的变化,在市场定位?产品配置?管理模式等方面随之相应作出调整。
此外,报告认为,创新创业正成为旅游住宿业发展的主基调。旅游住宿业主要在资本、技术、创业的推动下,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自发成长,自主创新,并不断实现自主调整。例如,经济型酒店正以创新重塑形象,通过产品升级、服务流程、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创新,从高度标准化向走向适度特色化,以契合更多消费者的需求。经济型酒店的投资也更多向四线城市和县域城市倾斜。
旅游住宿业的发展模式更加多元,也成为该报告分析的一个亮点。报告指出,酒店业正成为一个越来越“轻盈”的行业,大型酒店集团已停止或降低资本密集的地产投入,转而与地产商和业主合作,提供酒店授权、管理、托管和出租服务。品牌塑造正成为酒店集团的商业模式核心。兼并收购和联盟等外延式扩张模式正得到更多运用。高端酒店采用管理合同模式的占比较大,其次为自营和租赁经营。特许经营在中低端酒店中越来越广泛,第三方酒店管理模式接受度还不高,但已开始有部分企业采用。度假租赁、短租等住宿资源整合和分享平台已成为非标住宿单位的福音,也成为互联网+和分享经济的热点,风险资金正蜂拥而入。分时度假模式、分权度假模式、不动产投资基金(REITs)、商业信托(BT)、众筹和融资租赁等住宿业金融模式也开始得到更多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