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浏览
智慧旅游在发展中面临哪些新问题?其发展趋势如何?各地都有哪些发展经验?……近日,由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2015中国智慧旅游创新发展大会暨第二期全国智慧旅游建设培训班”活动上,与会嘉宾围绕“‘互联网+’时代智慧旅游的创新发展”主题,对智慧旅游发展的热点和难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新问题:认识不深入理解不到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便利,为各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然而,对于智慧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业界还是有清醒认识的。中国旅游报社社长高舜礼在致辞中指出,在互联网热的作用下,也存在泡沫和泛化现象,互联网的作用被放大了,与之相对应的智慧旅游也掺杂了一些“忽悠”成分,好像什么东西都可以智慧。搞智慧旅游,重要的是怎么利用好新技术手段服务旅游业,这不能光凭一腔热情,更不能被互联网的一些说辞笼罩了、迷糊了;旅游业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但也存在个别地方追风赶潮、定力不够的特点。我们在这样的形势下再次举办这个培训班,把智慧旅游的科学理念传播给大家,把智慧旅游建设的最新成果传递给大家,有利于让大家对智慧旅游保持一种清醒、理性的认识,适应新形势。
“我这两年在学习信息化的时候就感觉到,在新技术变革方面关键是认识到位,认识到位才能顺利开展工作,而目前很多地区、很多领域对信息化的认识跟客观实际还有出入。”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蔡家成认为,目前不光是旅游,在各个行业、各个层面,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理解也不够到位。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认为,目前智慧旅游最大的问题是“海量信息”,现在不是信息沟通不够,而是信息量过大。他说,通过分析的数据才成为信息、形成附加值,但当下真正的信息是短缺的,“旅游大数据严重不足,科学的大数据积累对我们来说是第一位的。”他认为,除此之外,很多人对智慧旅游的理解还不到位,很多企业不断融资、烧钱、追求影响、追求占有率,但缺乏实质性的产品和服务。
台湾大学教授、台湾智慧旅游产业协会监事孙志鸿说,台湾已经有很多人发现了智慧旅游的商机,也感受到了商机中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他认为,智慧旅游面临的困境有两个,一个是技术上的障碍即各个领域系统之间不相通,另外一个是行政方面的规定和限制。
新探索:产品和营销方式智能化、人性化
河南省旅游局局长寇武江表示,智慧旅游让游客的消费行为产生许多新特性,为游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和比较的机会;为旅游行政部门与游客构建了直接互动的便利渠道,有利于旅游行政部门更好地为游客服务;让旅游企业更加关注旅游者的体验和评价,助推旅游产品创新升级,加速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广泛融合。
去年,广东省惠州市旅游局局长黄细花以学员的身份参加了首期培训班,今年她作为主讲嘉宾走上讲台,分享她的智慧营销之道。她播放了一段几分钟长的惠州动漫宣传片,轻松幽默的介绍很快让参会嘉宾对惠州及其旅游资源有了了解。黄细花透露,做这样一部有趣的动画只花了三万元,却因形式新颖、内容有趣获得了很好的营销效果。“智慧旅游不是让你花很多钱,是让你在理念上发生改变。”关于互联网营销,黄细花建议应以互联网为媒,活化旅游营销的传统方式,创新营销手段,让智慧旅游“落地”开花。
洛阳从2010年开始做智慧旅游及信息化,是国家确定的第一批18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魏立峰介绍,确定试点城市以后,他们先考察学习了其他十七家试点城市的做法,之后组建团队筹划创建智慧旅游平台。近几年通过与百度、
腾讯等公司开展合作、采集和分析大数据,利用新媒体如微信等平台广做营销推广。
魏立峰建议,智慧旅游平台建设的顺序应按照先建监管平台,再建营销平台,最后建电商平台来进行。
一些企业通过人性化设计的新产品,帮助游客提升了旅游体验。“‘51导游APP’涵盖了国内1200多个人文景点,注册人数近一千万,日讲解次数最高达到10万人。”51导游创始人王再明说,根据数据统计,导游讲解在整个旅途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他认为,市场的新环境和用户消费习惯的改变是“51导游APP”研发、面市的直接原因,其精准的语音讲解、低廉的价格和自动定位讲解等功能让游客对语音导游APP产生了需求。
大地云游科技有限公司CEO王亚博认为,大数据是建立营销推广方案的基础。大地云游整合了携程、去哪儿、百度以及阿里巴巴等多个数据源,涉及旅游方面的数据链基本被打通,并有一套完备的分析方法——“用户行为痕迹复原法”。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大地云游抓取了奥林匹克公园200万名游客资料。通过分析通讯数据发现,公园里80%是北京本地号码,主场馆区80%是外地号码;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客源地以京津冀地区为主,其次是上海、深圳、郑州等大型的省会城市。王亚博说,根据公园对不同人群的吸引力,可以为各方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和有针对性的后续服务。
新趋势: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广泛融合
酷旅网CEO李明儒说,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出,在线预定尤其是移动端的预定,已经成为旅游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智慧旅游应该被分成三部分来理解,一个是智慧管理即当地政府部门对智慧旅游的管理;二是智慧旅游的公共服务平台,用以实现交易和信息传播;三是智慧营销即产品与平台对接、与大品牌对接。
杭州智网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龙飞认为,“互联网+旅游”和“旅游+互联网”完全不同。“互联网+旅游”是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大众消费需要的旅游产品;“旅游+互联网”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产业融合。“互联网+”和“旅游+”应把握两个核心内容,一是建设强大的旅游服务基础数据库,让其连接各种平台、资源,提供服务;二是构建具有传承价值的旅游数字资产。
“好比习武之人打通了任督二脉,全世界的资料互通互用才能实现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发展。”孙志鸿介绍,台湾地理资讯中心开发了一个云端平台LinkedOpenDa-taed(连接开放资料),所有资料可以转成IDF的格式存入平台。他认为,获取资料免费化和公开化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魏小安认为,“在智慧旅游之上,我们的旅游市场需要进一步细分,旅游产品要更加注重细节,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结合、线上线下的结合需要进一步细化,于细微之处见精神。”他说,智慧旅游的参与者们需求在变、心理在变、要求也在变,智慧旅游需要关注、实践“微”创新、“微”趋势。智慧旅游需要落实在智能上,开拓在微旅游,开创在云旅游,这是新的竞争领域,也是深化竞争的方式。
浙江省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汪成设认为,“‘互联网+’旅游不等于虚拟旅游也不等于智慧旅游”。他认为,“互联网+”的概念就是连接一切融合发展。当下,“互联网+”旅游核心的任务是去中间化,直接为游客提供细致的服务,且旅游目的地营销服务必须形成O2O闭环,营销平台应主要依靠微信,手段则应转向视频。
“智慧旅游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全方位的应用到旅游,包括组织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经营服务、游客旅游消费各个环节和方面,让旅游进入全新的互联网时代。”蔡家成认为,“互联网+”不是让信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武装、变革,改变其他各色产业的生产、形态、方式,包括效率、效果和效益;而“旅游+”融合发展的内涵也很广阔,既包括旅游与新型业态化的结合,也包括旅游与城镇化的结合,旅游目的地建设等。
“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作无景区化的旅游目的地。”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认为,如何在“互联网+”、“旅游+”的形势下做好旅游开发,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应是方向。全域旅游目的地是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概念,未来应利用“互联网+”和“旅游+”的优势不断进行创新和融合,建造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令人满意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