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
浏览
“今天终于体验了一遍数字敦煌,优质的画面效果和详细的历史背景知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位网友说道。今年“五一”上线的“数字敦煌”资源库,是敦煌莫高窟实现数字化保护的里程碑,一个月以来,已得到世界各地敦煌文化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它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一个个经典洞窟清晰呈现,人们现在只要坐在电脑前就可以畅游敦煌世界。
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让各地的文化遗产迎来了“数字化保护”时期,也让虚拟旅游成了新时尚。记者看到,在虚拟旅游平台“全景客”网站,故宫、武当山、阳澄湖等多个景区都实现了720°全景游览模式,场景逼真,其中故宫的体验人次已超过34万。历时多年的“数字圆明园”工程,则结合大量历史资料和考古数据,将圆明园的原貌重现在数字世界中,弥补了现实的缺憾……这些项目构建出了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让网友可以身临其境感受著名景观的魅力。
对于旅游爱好者来说,足不出户而游遍天下,是一种具有很大吸引力的体验。“对于我们这些很难有时间去旅游的上班族,这些虚拟产品虽说不能完全替代现实旅游,但也能让人有不少收获。”家住北京的张先生说道。他认为,现在网络数字技术发展迅速,以后的用户体验也会越来越好。
在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看来,虚拟旅游作为现实旅游的重要补充,丰富了人们的旅行体验。比如游客可以在去旅游之前预先浏览,方便安排行程;再比如游客虽然去了旅游目的地,但可能因为时间紧迫等没有深入体验,那么回去后可通过虚拟旅游的形式进行补充,虚实结合。
对于文化景区来说,虚拟景区减轻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如敦煌的莫高窟、拉萨的布达拉宫等景点出于保护目的,对每日的客流量有一定限制,这便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反而易产生黄牛倒卖门票等现象;而虚拟产品则给不能进入现场的游客提供了一个替代品。
对此,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表示,我国一些文化遗迹由于年代久远,受损严重,较难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力,因此对游客的吸引力也较低,不少地方为旅游开发而拆除文化遗迹,再重建假古迹的现象由此而生,“运用虚拟现实、3D重建等技术进行历史场景复原,相对是一个更合理的解决方式,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可以吸引游客、产生效益”。(记者 鲁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