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3
浏览
上世纪80年代,在北京的几个热血青年满怀着既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要发财致富的愿望,投资组建了一家开发文史名著旅游商品的公司。聘请了当时比较有名的设计师,将某文学名著的内容绘制成连环画;将名著中的人物印在扇子、扑克牌上,将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印刻在笔筒、镇尺、书签上;把书名印在帽子、文化衫、马克杯、钥匙链上,并开设了专门的销售商店。但进店的游客只是观赏,鲜有购买。这些产品多是被各种机构、企业当作政务礼品采购,总体销售并不理想。几年后,热情之火被惨淡的销售额扑灭,公司关门大吉,剩余资金改做房地产,却风生水起,一度轰轰烈烈。
几十年过去了,旅游商品市场上的文史名著旅游商品主要品种仍是这些,只是材料有所不同,主要顾客还是各种机构、企业,主要去向还是政务礼品,游客仍然看多买少。有人说,名著旅游商品也只能开发这些品种,没有什么可开发的品种了。更有人说,游客不可能喜欢名著旅游商品。但其实很多游客在山东某地旅游时必买武大郎烧饼;在四川某地旅游时,喜欢购买张飞牛肉……这似乎又在告诉我们,可开发的名著旅游商品还有很多,关键是开发的思路问题。
前些年,政府开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很多人把文化创意和文化创意产业搞混了。文化创意是方式,随便哪个人都可以进行文化创意。创意出的东西可以自我或与朋友欣赏,也可以作为产品投入市场。而只有投入市场的产品,才可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名著旅游商品的开发则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
文化创意产品既要有文化,更要有创意。现在不少美其名曰的文化创意产品多缺乏创意。文化的表达方式直白、粗糙,缺少含蓄美,更缺乏实用性,多是开发给小众群体的玩物,与大众的现代生活需求脱节。开发出来的文化创意产品华而不实,可看不可用,虽能够激发起人们的观赏兴趣,但不能激发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文史名著旅游商品的开发要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按照文化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在满足游客需求,引导游客需求的理念下开发。目前,国内旅游市场上最活跃的人群是中青年,最喜欢新鲜事物的仍是中青年。文史名著旅游商品的开发要更多考虑中青年的喜爱特点。
开发文史名著旅游商品时要以生活化的实物体现文史名著的内涵。因为人们长期需要大量的生活消费品,名著旅游商品要想走入寻常百姓家,就要将文史名著的内涵与生活消费品巧妙结合进行创意设计。如:文史名著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故事,很多故事中又有关键的物品。有些物品开发出来不仅有趣,还适合现代人们的生活需要,又能让人们关注名著。在开发时,需要把文化稍微藏起来一会儿,首先要考虑游客需要什么新的生活消费品,然后再从名著中找出哪些可以与之结合的内容,含蓄地体现在生活消费品上。
文史名著旅游商品要进行系列化的开发,包括功能系列化、风格系列化、材质系列化、价格系列化等,只有系列化,才能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才能丰富文史名著旅游商品市场。
名著旅游商品还需要不断出新。由于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好的旅游商品销售越快,越容易造成很快就出现审美疲劳。况且,要实现产业发展就需不断出新。而同样由于信息时代,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也更容易出新的创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史名著众多。名著旅游商品的欠缺也是很好的发展机会。抛弃落后的开发理念,紧紧围绕大众旅游为大众服务的理念,充分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文化在生活中体现,不断创意出新的、实物的、实用的、系列的名著旅游商品,让名著旅游商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