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
浏览
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了消费升级的六大方向,主要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农村消费,通过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培育形成新供给的力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供给侧改革已引起高度重视,亦释放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信号。
此前,我国主要采取需求管理政策,拉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推进经济增长。在取得一些经济增长的效果同时,也存在很多后遗症。
李佐军认为,过去过分强调需求侧,《指导意见》是一种修正,但培育新供给新动力并非是说把宏观调控从需求侧全面转向供给侧,供给和需求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缺一不可,而且要对称平衡才能维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六大新消费引领
此次国务院印发的《指导意见》,强调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并提出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解读《指导意见》时表示,《指导意见》按照符合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方向,拓展增长空间这个思路,提出了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农村消费和品质提升型消费等六大领域,涉及到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消费,既可以弥补传统消费增长空间收窄的缺口,同时又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本、增强创新驱动的基础能力。
根据《指导意见》,新消费的六大领域具体包括,强化基础设施网络支撑,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3D打印、机器人、基因工程等产业加快发展,开拓消费新领域,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数字媒体等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消费品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三五’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要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十三五’期间将基本形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根据迟福林的判断,“十三五”期间消费每年会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消费总规模将由2014年的32万亿元左右提高到45万亿-50万亿元。也就是说,到2020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60%-65%的区间,这对经济可持续增长极其重要。
林念修称,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任务分工安排,围绕着发挥新消费新引领主要作用,抓紧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特别是要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新供给新动力进一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培育新供给
在李佐军看来,创新供给,释放消费潜力,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去解决它,在激活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创新供给。”
“即通过需求发挥基础性作用,依据需求发出的价格信号,让市场主体——企业去配置资源,政府不要干预太多。消费是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领和推动供给,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本质要求。”李佐军如是介绍。
为确保新消费的增长点,《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创新,全面改善优化消费环境。并提出了包括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助推新兴领域发展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相关领域改革在内的11条改革意见和方向。
围绕消费升级的需求,《指导意见》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服务升级等发力,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等7个方面方面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
谈及当前我国的供给体系的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11月23日撰文称,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具有外向型特点,即外需减少,产能转为内需,过去主要是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过去供给体系能适应排浪式消费,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产业已经达到物理性和资源环境约束的承载能力峰值,价格再怎么降,产品也很难卖得出去。
其中,供给侧最致命的硬伤,杨伟民认为,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
为此,《指导意见》从土地、人才、财税、金融、投资结构、健全的环境政策体系提高企业经营生产的积极性。
在李佐军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改革增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投入;二是通过改革促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三是通过改革培育企业、创业者、创新型地区或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政府等主体;四是通过改革(如减税、简政放权、放松管制等)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通过改革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