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9
浏览
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在区委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以“旅游带动、绿色崛起”来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总目标。按照景区标准加快建设“民族村寨、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生态民宿”4条精品乡村旅游廊带,打造10条乡村旅游精品富民线路,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而将青山绿水化作金山银山。
如何兴起乡村旅游,在张家界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作为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调研考察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石堰坪,召开学术研讨会,感受石堰坪乡村旅游的氛围,发挥会员们的聪明才智,鼓励大家为我市开发利用和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献计献策。在此我就发展石堰坪乡村旅游谈谈以下几点思考和见解:
一、石堰坪吊脚楼是土家族群居历史文化的缩影
石堰坪乡村旅游的特点之一就是开发利用和保护好土家族人民长期居住的吊脚楼,充分展示土家族人民依山而居的吊脚楼历史文化,使之成为全国的文物保护单位。相比之下,在苏木绰周边地区,修建房屋时大多在追赶时尚,采用混凝土钢筋结构,建成平顶火柴盒式样,这种式样房屋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也就是说在世界各地一个样,就不能体现出她的特色。石堰坪保持苏木绰的原汁原味,把上千年土家族人民群居的吊脚楼保护起来,修缮利用起来,虽说是古老的建筑风格,有点土里土气,但正是这种土建筑,才体现了土家人的生活习俗,正是这种“土”,她才与“火柴盒”式的砖混结构的房子有所区别,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到苏木绰土家人的发源地来寻找“乡愁”,来追寻历史上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相反,石堰坪村如果没有这种古香古色的土文化,没有这些成规模的土家吊脚楼,就不会有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金字招牌,也就没有与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相对比的地方,那么也就谈不上在此发展乡村旅游的问题。这就反映了保持一个地方长期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土家族作为56个中华民族中的一个成员,其历史底蕴深厚,现在我们要研究土家族的历史,挖掘土家族文化,也就是要从探索土家族的习俗和传统文化着手,根据保存完整的土家族生活起居实物来挖掘土家族人民创造的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历史文化的宝库增添新的色彩。
纵观千年历史,我认为,石堰坪吊脚楼就是土家族人民群居的历史文化缩影。她使我们看到了远古的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起居习俗以及农耕文化。在元末明初年间,土家族农民在覃垕王的领导下,揭竿而起,反对封建王朝的统治,起义失败后,覃垕王被明朝皇帝朱元璋凌迟剥皮处死,参加起义的土家族人则远离喧嚣的城市,纷纷逃往大山里隐姓埋名,过起农耕生活,他们靠山而居,修建土家吊脚楼,引水灌溉,开拓田野,种植水稻,喂养牲畜、家禽,自给自足,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繁衍至今。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进苏木绰地区,来到石堰坪,我们看到了这里的青山绿水,亦是乡村旅游的另一番景象。石堰坪村部在四面环山之中,青翠的山峦重重叠叠,起伏延绵,山涧流淌着清泉,汇成溪流,绕山而行。上千年以前,这里就像长江流域的三峡一样,溪流旁边的岩壁上一座座悬葬的窗口清晰可见。前些年,和我一起来到石堰坪评审《石堰坪村志》的历史学家也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在这深山里,溪水边,悬崖上也有悬棺?这是那个年代发生的悬葬?这样的悬棺又是怎样安放上去的?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去思考。我认为,这些悬棺应该是与三峡悬棺同一个年代发生的事情,也应当是同一种丧葬习俗,也是长江流域时兴的一种葬礼文化。
这种具有千年历史的葬礼悬棺习俗的形成,无疑是依仗着这里的青山绿水,给人带来幽静,带来清新,让人遐想一种自然形成的人间天堂,不会有山洪爆发和环境污染而带来的灾难。因此,石堰坪的土家族人民长期以来在这里定居生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自己的家园修建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和让人陶醉的诗篇。
如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石堰坪、苏木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片绿水青山。营造出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让山外的朋友和旅客进山来以后,呼吸大自然氧吧,眼观迷人的世界,思索考古的秘诀,享受人生的快乐,感受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还要珍贵的内涵。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有的户外徒步队走进人烟稀少和过度开发的地方去探险,结果时常发生被山洪围困或冲走遇险,或者遇到其他的险情,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绿水青山保护不够,才会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现象的发生。铁的教训告诉我们,对青山绿水的过度开发,人为的破坏自然环境,在生态原野山林河流里也搞大拆大建,搞所谓的人为景观,只能是得不偿失,终究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一时兴起的乡村旅游也会烟灰熄灭,不尽人意。因此,我们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的“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为后人造福,要使乡村旅游得到可持续发展。回归自然,回归社会,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常态,我们今天在开发利用保护苏木绰自然山水的前提下,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既要使这个规划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同时又要使当地的土家族人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永远摆脱贫困的束缚,向着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
三、苏木绰农耕文化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在2017年春节期间,苏木绰石堰坪上演了土家族农耕文化节目,被湖南卫视录制向国内外播放,引起世界各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石堰坪村的土家人按照土家族的风俗办春晚过赶年,迎来了国内外四面八方的客人前来参与。当地的人民群众把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农耕文化活动展现在游客面前,吸引他们也试身参与,亲自体验土家族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到山塘里用鸡笼罩子捕鱼,寓意有山有水丰庆有余;当一回榨油匠用力撞击体验古法榨油的滋味,表示生活愉快富足流油,使牛耙田织锦刺绣,代表男耕女织家庭和睦,蒸糯米打糍粑,代表五谷丰登团团圆圆,踩高脚打飞棒表示登高望远腾空飞跃,演花灯唱阳戏,表达土家人欢歌笑语心花怒放,舞龙灯跳狮子,表达龙腾虎跃新年吉祥,毕兹卡唱山歌相亲会,表达土家人相亲相爱眷念终身。还有糊仓节表演,土家人插秧糊稀泥关猪笼,寓意庆丰收粮满仓等等。苏木绰土家族民风淳朴、励志耕读、崇尚文化、忠孝廉洁,他们所表演的农耕文化节目,印证了她是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将她还原到民间土家人的文化生活当中,激励着土家民族不忘初心,牢记乡愁。土家人自编自演的节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表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奋力拼搏,领先远航。
四、加快发展苏木绰乡村旅游的建议
苏木绰在张家界对外旅游宣传的策划营销中,打出苏木绰文化旅游的品牌,尤其是王家坪镇石堰坪村被国家有关单位评定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全国文物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以及集居的土家吊脚楼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到石堰坪开展乡村旅游的人员也越来越多。据我们的考察调研,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我认为,石堰坪苏木绰发展乡村旅游,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加强。
(一)要加强研究名人效应。在编修《石堰坪村志》,传承苏木绰历史文化的进程中,要突出历史名人和对开发利用保护苏木绰文物,带动乡村旅游,带领土家人民脱贫致富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的宣传报道,弘扬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正能量,提升苏木绰的影响力。在研究历史名人方面,着重研究石堰坪悬棺安葬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他与长江三峡悬葬又有什么关系,值得考证,揭开远古之谜。
(二)要加强旅游交通建设。加快苏木绰的绿色旅游通道建设是当务之急,现在石堰坪的交通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通往苏木绰地区的公路等级较低,路况较差,从张家界市城区到达石堰坪一般需要2个小时的车程,花在坐车上的时间太长,对游客进村提不起兴趣,影响乡村旅游的行程和人数,以致制约乡村旅游收入的增长。因此,必须加快苏木绰地区交通要道的建设步伐。
(三)加强乡村旅游管理。高标准建设好农家乐,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达到游客满意的效果。要让游客体验土家吊脚楼住宿的风味,要有星级酒店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又要体现土家族特色。如使用被子可以采用土家织锦、印花布等。将房间灯具装饰成古灯具的式样,卫生间不能有异味,要让客人感到方便。农家乐餐饮,要让客人体验到菜地果园自己采摘食物的劳动成果,让他们吃上放心菜,讲究舌尖上的味道。
(四)要加强乡村旅游宣传。建立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纳入导游路线图,组织力量撰写乡村旅游解说词,印制宣传手册,方便客人购买当地农民自产自销的原生态特色产品,增加农民收入。
(五)要加强乡村旅游覆盖面。组织全民参与,使广大村民人人参与到乡村旅游的活动中来,要根据村民各自的特点,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使人人都有事做,拿到收益。要使乡村旅游惠及全体土家百姓,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广大村民尽快脱贫致富,走上小康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