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
浏览
湖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广阔。创新全域旅游模式,打造旅游万亿产业。优化旅游功能区布局,形成以县域为基础、景区景点为支撑、旅游功能区为载体、旅游走廊为纽带的全域旅游格局。发挥5A级景区带动作用,培育一批国内外著名景区景点和精品线路。完善服务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全力塑造“锦绣潇湘”旅游品牌。
——摘自杜家毫同志在党代会报告中的讲话
2016年11月15日,无疑是要载入湖南旅游发展史册的一个新起点。
这一天,承载着全省人民希望和梦想的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隆重开幕,杜家毫同志在党代会报告中响亮提出:湖南要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打造国内外著名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万亿产业。
党代会报告用150多字,将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作为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抓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这是省委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新时期湖南省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强省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这150多字,体现的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旅游业改革创新、开放发展的坚定决心,激荡的是湖南旅游风生水起、加快发展的大潮。
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开放度高。全域旅游是全地域、全领域、全业态的旅游发展方式,发挥旅游业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特殊功能,在推动旅游业与相关领域产业融合创新、开放合作中空间巨大,前景广阔。
站在这个历史新起点,沐浴着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惠风,全省旅游系统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未来五年,湖南旅游将昂首阔步踏上新的征程!
潮涌:号角嘹亮,战鼓激越,催人奋进
一石激起千层浪。
省党代会吹响了建设全域旅游基地的嘹亮号角,擂响了建设全域旅游基地的激越战鼓,响彻三湘,催人奋进!
全省旅游系统闻声而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用省党代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和战略研讨,积极谋划推动全域旅游基地建设。
2016年12月2日,《湖南省实施<旅游法>办法》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全票通过,这是全国贯彻实施《旅游法》的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同一天,任命了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标志着湖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全域旅游基地建设的又一务实举措。
全省上下纷纷热议,领导、专家、学者积极对全域旅游基地建设进行新解读,为全域旅游基地建设赋予新内涵。
——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是补齐县域经济短板的综合抓手。
2016年2月23日,杜家毫同志带队到省旅游局调研时强调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现代旅游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在我省区域发展空间新格局中找准定位,抢占先机,突出特色,打造亮点。”
湖南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多、品位高、组合度好,县域集中了大部分优势旅游资源。全省70个旅游资源重点县占全省122个县市区总数的57.38%,全省3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共覆盖52个县市区,占全省县域考核98个县市区总数的53.06%。
201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强县的意见》,分三批次重点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重点县10个,特色制造业重点县10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13个。
2013年至2015年,13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实施文化旅游业投资项目331个,完成投资225亿元。2015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增速放缓的情况下,13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文化旅游产业仍保持20%以上的强劲增长势头,旅游总收入在GDP总量中的比重达40%以上。
在33个县市的三大特色产业重点县中,13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文化旅游产业占比最大、增速最快、成效最好,成为新常态下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亮点。
——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是推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越是贫困的地方,越是如画的天堂。湖南省70%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分布在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省51个重点贫困县基本上都是绿水青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在全省8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有近2000个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
当前,城里人下乡去体验乡情民俗、品尝土产美食,已经成为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全省乡村旅游人数已占整个旅游总人数的半壁江山。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乡村旅游扶贫具有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湖南省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已成为脱贫攻坚的崭新生力军。2015年以来,湖南省强力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创建国家旅游精准扶贫创新区。按春夏秋冬不同的旅游季节,以在贫困县举办乡村旅游节为契机,加快培育乡村旅游节会品牌,铸造旅游脱贫攻坚中攻城拔寨的“云梯”,武陵山、雪峰山和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成效显著。2016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隆重表彰的100个 “脱贫攻坚示范村”中,有32个是旅游扶贫重点村。
江永县勾蓝瑶寨构建“党支部+旅游公司+互联网+农户”的旅游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把村子做成企业、把村民变成股民。2015年,成功创建3A级景区、接待游客5万多人,村集体增收34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1350元,全村120户贫困户、412人整体脱贫。
花垣县十八洞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探索自主经营农家乐、合作社+农户、网络营销采摘权、订单旅游商品等旅游精准扶贫模式。2016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5000元,全村贫困户136户、533人全部脱贫。
——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是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重点领域。
说起旅游业,人们习惯性讲旅游消费规模、旅游消费需求等等,很少从投资角度来看待旅游业。从投资角度来看,当前旅游业已进入大企业、大资本、大项目推动的“井喷式”发展阶段。全域旅游投资需求旺、领域广、潜力大,全域旅游跨界融合创新,撬动社会资本聚集投入,带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吸纳和承接社会资本的重点领域,成为资本市场热点。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完善了重点旅游投资项目库,重点规划建设151个重大旅游项目,力争实现拉动旅游综合投资1万亿元、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2016年,湖南省制定实施《湖南省消费导向型旅游投资促进计划》,举办2016亚洲(首届)文化旅游投资峰会等大型招商推介活动,成功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落户湖南。
目前,全省在建重点旅游项目463个,总投资6598.22亿元。其中,100亿以上重大旅游项目10个,总投资2380亿元。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重点旅游项目实际完成旅游投资870.32亿元,同比增长31.25%,分别高于同期全省第三产业投资增幅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2和1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完成旅游投资将突破1000亿元。
2016年12月8日,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向群和副省长何报翔带队到在省旅发委调研时提出:“要把全域旅游基地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方向、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的重要突破口。”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建设全域旅游基地,就是抓创新驱动,就是抓扩大开放,就是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抓民生改善,就是就是抓两型社会建设……这正是人民群众所期盼的。
建设全域旅游基地,写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静思: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
蓝图绘就,关键在落实。
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
一组数据代表着铿锵有力的前进足音,令人振奋。
2015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4.73亿人次,同比增长15.37%;实现旅游总收入3712.9亿元,同比增长21.7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226.05万人次,同比增长2.96%;实现旅游创汇8.6亿美元,同比增长7.22%。
2016年预计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5.6亿人次,同比增长18.3%;实现旅游总收入4720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40万人次,同比增长6.5%;实现旅游创汇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
迈入2017年,全省旅游业实现新年“开门红”。元旦假期3天我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72.13万人次,同比增长20.6%;实现旅游总收入58.35亿元,同比增长26.7%。
一条直线上扬,一路高歌猛进。
2015年全省旅游业对GDP、税收和就业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9.71%、7.6%和11.17%。旅游业已成为新常态下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湖南旅游人的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对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满怀信心。
但是,湖南旅游人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这丰收的成果,压力与挑战已经接踵而至。
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贸易持续低迷。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发达经济体增速趋缓、新兴经济体下行风险加大的局面仍未缓解,国际关系和地区安全局势多变,对入境旅游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有效需求特别是民间投资乏力的状况仍未改善,企业面临生产经营成本高、销售不畅、资金周转压力大、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随着供给侧改革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提速,企业的裁员和降薪会逐步向居民家庭传导,短期内收入效应和投资减速对旅游消费将会产生影响。
全省旅游业发展存在旅游产品跟不上消费升级的要求,政府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形势,特别是客源结构、产品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呈现出“三多三少”的状况,即省内游客多、省外游客少,国内游客多、入境游客少,普通游客多、高端游客少。
2015年,国内旅游中,接待本省游客占52.67%,赴湘国内外游客人均花费739元/人次。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26.05万人次,其中,港澳台游客与韩日、欧美为主的外国游客各占一半,约占全省接待游客总量的0.5%。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当前的湖南旅游,挑战与机遇并存,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任重道远。
今后五年,湖南建设全域旅游基地,如何建,往哪个方向建?这是全省人民群众翘首企盼的。
浪阔:破除思维定势,谋求战略突破
善谋者胜,善决者赢。
春华秋实,党代会又翻开了湖南旅游发展崭新的一页,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新起点,湖南旅游人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党代会闭幕后,省旅发委的领导们步履匆匆:组织全省旅游系统学习贯彻省党代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全域旅游基地建设调研,研究制定全域旅游基地建设方案,召开“湖南新主播”大学生精准扶贫创新实践活动旅游创客座谈会,举办湖南冬季乡村旅游节、山地户外健身暨乡村旅游休闲大会和第七届旅游产业博览会,与桂林旅游学院为代表的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洽谈旅游人才合作,详解《湖南省实施<旅游法>办法》,率机关处室(单位)负责人深入武陵山和雪峰山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2017年的“新年第一访”,筹备承办国际旅游扶贫大会……
2017年1月5日下午,湖南省全域旅游基地建设战略研讨会在溆浦县召开,省委政研室、省旅发委相关负责人,省内外旅游专家、部分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市县分管领导和旅游企业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谈思路,提建议,一起为湖南的全域旅游基地建设出谋划策。
“要破除思维定势,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发展短板,谋求战略突破。”省旅发委主任陈献春指出,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融合创新的思维、以开放合作的视野,塑造“锦绣潇湘”旅游品牌,创新以县域为基础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整合“一湖三山四水”旅游资源,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和乘数效应,撬动“通景公路”“观光轨道”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房车、直升机、游艇游轮等装备制造业发展,促进“湘品出湘”“湘品出境”,带动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旅游脱贫。
湖南建设全域旅游基地,要从经济目标、品牌建设目标和综合性目标三个层面思考发展定位"。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在听了大家的建议后说,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以“五个基地”建设为抓手,而全域旅游基地应该成为拉动其他四个基地建设的龙头。全域旅游要破除传统观光旅游的思维定式,研究大市场、大项目、大题目、大活动,跟着客源需求走、跟着城市化走、跟着国际化走,重点发展好以张家界为中心的山水风光旅游板块,以长株潭为主体的都市旅游板块,构建好南北休闲旅游版块、红色旅游板块和湘军旅游板块。
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省旅发委提出了2017年全省旅游工作思路。坚持融合创新、开放合作,把旅游规划、项目策划和投融资紧密结合起来,实施消费导向型旅游投资促进计划,完善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加强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不断增加旅游新投资和旅游产品新供给。强化整合营销,依法治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县域为基础、景区景点为支撑、旅游功能区为载体、旅游走廊为纽带的全域旅游基地,推进旅游业的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
2017湖南旅游发展的重头戏是突出以县域为基础,重点培育旅游资源重点县,指导支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和乘数效应,以旅游业为核心,以(文化+科技+金融+N)*旅游业为主要模式,挖掘整合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资源,推动旅游业与相关领域产业全方位融合创新发展,发挥5A级景区带动作用,加快培育推出一批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旅游精品。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以建立旅游合作联盟为抓手,打造长(沙)岳(阳)湖湘文化旅游走廊、张(家界)崀(山)桂(林)旅游走廊和郴(州)广(州)旅游走廊,抓好旅游功能区建设。
2017年,省旅发委将以“局改委”为契机,既换牌子又换思路,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创新的方法和举措,高起点编制旅游规划,高水平策划系列重大旅游项目,高质量推进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扎实抓好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塑造“锦绣潇湘”旅游品牌、贯彻落实《湖南省实施<旅游法>办法》、加强全省旅游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等多项重点工作,努力开创我省全域旅游发展的新局面。
2017年,力争接待国内外旅客6.47亿人次,同比增长15.5%;实现旅游总收入5650亿元,同比增长19.5%。接待入境旅游者255万人次,同比增长6.0%;实现旅游创汇10.6亿美元,同比增长8.0%。
惠风和畅,人心思进,力量迸发。
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我们心潮澎湃,我们热血沸腾,我们豪情满怀。
大江东去,奔腾不息。
建设全域旅游基地、打造万亿产业的新征程已经开启,站在历史新起点,湖南旅游的方向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
明天的湖南旅游,呈现给世人的,必将是一幅瑰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