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8
浏览
本报记者
5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市经济总量、运行质量和人均均量实现“三量齐升”。经济实力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攀300、400、500亿元三个台阶,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预计,下同),年均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109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5150美元,年均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7%,2016年达到354.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22.62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50亿元,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7.9亿元,近两年增速全省第一。
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始终坚持旅游主导,南线旅游成熟、东线旅游火爆、西线旅游发力、12条户外线路走旺,将武陵源核心景区之“月”衬得更亮,“三星拱月、月照三星”全域旅游成型;2016年,预计全市各景点接待旅游人次、境外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分别为6050万人次、440万人次和450亿元,增幅均创历史新高;从酒店、客栈、交通、景区、配套项目,到国际航线、始发列车、游客中心、智慧旅游平台、旅游厕所、户外线路,旅游实现了全方位升级改造和扩容;先后举办了全球千名摄影师聚焦武陵源、民俗文化活动月、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等国际性宣传营销活动。成功策划了“大峡谷玻璃桥全球征名”等营销事件。
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大力实施工业产业提质升级“135”行动计划,建好张家界经济开发区、慈利工业园、桑植工业园。重点推进旅游商品、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和清洁能源四大主导产业。规模工业企业户数由2012年的146家发展到2016年的180家,增长23%。规模工业利润、利税分别由2012年的2.17亿元、5.9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6.77亿元、10.23亿元,分别增长3.1倍和1.7倍。
农业产业风生水起。全力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升级“523”行动计划,蔬菜、大鲵产业发展势头旺,粮油、畜牧、水果、烟叶、茶叶等传统产业稳步增长,中药材、油茶、花卉苗木、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逐渐兴起。全市商品蔬菜基地面积、产量、产值分别从2012年10.52万亩、35万吨和9.5亿元,发展到2016年的27.5万亩、85万吨和26亿元。大鲵养殖规模达160万尾,与2012年相比增长255.56%。近3年来,全市先后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社8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012年的80家增加到2016年的170家,农产品基地由81万亩扩大到11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