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3
浏览 导读:湘西的背篓文化博大精深,大致的分为,劳动和婚嫁,细细品味别有一种氛围!
武陵源一带山高坡陡,道路坎坷,不便肩挑而宜背负。当地土家、白、苗族人多用竹片织生长筒形背篓作消费、生活用的负重工具。依据不同用处,背篓规格、制造各异。用于消费的大而粗糙耐用,用于生活的小巧玲精密。柴背篓用粗厚的青竹篾编织,外形较大,周围用竹片做成/"墙/";洗衣背篓选料精密,用水竹破成细篾精心编织,上大下小;陪嫁背篓外形好像洗衣背篓,只是制造工艺更为讲究,篓口用斑竹和青竹镶边,表示阴阳交合,中部用红漆刷约3厘米宽的圆圈,以示喜庆。篾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巧,以示新娘心灵手巧。背小孩的是椅架式背篓,篓框用毛竹制成,用布做背带。
土家苗寨有结草标为记的风俗。草标为几根草编结而成,以外形区别不同意图,普遍用于消费生活和买卖活动中,旱地播种或水田插秧后,将标结成/"又/"字形,以祝福歉收和看护庄稼,锄时把草结在锄头上,放鸭时结在浪竿上,封山育林时结在树上,背柴时结在背篓上,以示物有其主。卖牛,草标结在牛角上,卖猪时结在猪笼上,以示此牛此猪出卖。草标还是情感交流的载体。青年男女恋爱,在约会地点结成圆形的草标,表示聚会求爱。若女方同意即在草标上系上一根丝线,不同意就另结两个分开的草标,表示不再往来。若草标用青草与黄草扎成,表示秋后相会。几根草结在一同表示相会,其根数表示几天后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