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三天 - 张家界澧水流域苗族历史文化新语

2022-09-18 00:00 1395 浏览

澧水流域自古以来就是土家族、苗族杂居之地,共有苗族3万3千多人。其中,张家界市有苗族27250人,鹤峰县有苗族6209人。
苗族自称 “果雄”,历史文献把苗族先民称为“苗”。“苗”的名称,源于尧舜时期的“三苗”。苗族族源有三苗说、驩兜说等。苗族起源于炎黄时期的“九黎”和尧舜时期的“三苗”。在5000千年前,九黎部落在涿鹿被炎黄部落联盟打败以后,退居长江中游,重新发展起来。到了尧舜时期,形成 “三苗”部族。
4200多年前,舜帝把驩兜流放到澧水流域的崇山。《史记》载:“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驩兜部落从河南丹水出发,跨长江、溯澧水,来到崇山定居。苗族史诗《鸺巴鸺玛》描述苗族迁徙情况:“从澧州澧岘上来,从桃花溪桃花沟上来,从桃花园桃花峒上来……沿着长长的河水上走,顺着高高的大山上迁。穿过抬头望不见天的茫茫森林,冲过七拐八弯的激流险滩……”终于迁到崇山(苗语叫崇山为高戎霸凑)。驩兜死后葬在崇山,他的后裔演变成为苗族“仡驩”。从此,崇山一带成为苗族祖先活动中心。苗族分布的永定区、泸溪县、花垣县等县有许多记载崇山、驩兜墓、驩兜庙、驩兜鼎等文史资料。明《万历慈利县志》载:“崇山在县西百余里,舜放驩兜于崇山,即此。”“驩兜”在苗族中有很大影响,苗族石姓奉驩兜为祖先。苗语称湘西北苗族石姓为“仡驩”,石姓有大、小之分,苗语竟然直呼“大石姓”为“驩兜”,证明苗族石姓是驩兜部落的后裔。
桑植县苗族始祖张汉臣系辰州府泸溪县人氏,于明代迁来九溪卫安福所。清代乾隆年间,苗族始祖石铎风迁到桑植县上河溪扒那坪定居。明初,石廷芳诸公迁至永定,在梅家坪及石家铺等地繁衍了众多苗族子孙。明代中叶,苗民龙廷周从花垣县迁到永定卫,其后裔聚居在白羊坡、龙家嘴等地。苗民石重益诸兄弟从沅陵县迁到永定卫哈溪、石家湾等地。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杨坪村张宏兵等人祖先张岭于清代从吉首市巴金寨迁来。
苗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珍贵的文学艺术。苗族民间文学分为民间歌谣、民间故事和谚语三大集成。民间歌谣分为史诗、古歌、苦歌、叙事歌、生产歌、风俗歌、起义歌、情歌、儿歌等,能唱的韵文作品有《迁徙歌》、《劳动歌》、《开亲歌》、《盘龙歌》、《盼红军》、《送儿当红军》、《苗家想念红军》、《初恋歌》、《定姻缘歌》等。民间故事有《雷公和高比的故事》、《崇山的传说》、《芦笙是怎样吹起来的》、《谎江山》、《石姓不吃狗肉》、《龙家姐妹》、《红军树》等。苗族民间艺术分为音乐、舞蹈、戏剧和工艺四类。音乐又分为苗歌和乐器两类。苗歌按其腔调分为高腔、平腔两类;乐器按演奏方式分为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两类。打击乐器有铜鼓、铜锣、铜钹和铃等。吹奏乐器有唢呐、芦笙、长号、筒箫等。苗族舞蹈有木鼓舞、芦笙舞、跳香舞和接龙舞。苗族戏剧有傩堂戏、花鼓戏和苗戏等。苗族工艺有刺绣、挑花、织花带、织提篮、织背篓、蜡染和银饰等。其中,苗绣、花带、苗族织锦、苗族银饰、蜡染服饰和饭篓等工艺品已经成为张家界风景区的旅游纪念品,为海内外无数游客喜爱。
苗族保留了比较独特的生活习俗及民间信仰。苗族男子头包青布巾,穿对襟短衣,裤短而大,青布裹腿。女子以花格帕包头,穿托肩大襟衣,袖大而短,没有衣领,胸前及袖口绣花边;裤脚短而大,镶花边,戴银冠、项圈、披肩等银饰。苗族人爱吃茶油,爱吃腌肉、腌鱼、腌酸菜和砂锅焖狗肉等风味菜肴。苗族住房有平房和楼房两种。苗族缔结婚姻有包办婚、自主婚两种形式。婚姻以自由选择为主,如过节、歌会或赶场时,男女对歌,互表爱慕之意。有的由男方请媒人说合提亲。取得女方父母同意后,择日订婚,谓之“取八字”。到了婚期,派亲戚送亲。新娘步行或者坐轿到夫家。进门之后,饮合婚酒,但不拜堂。举行结婚仪式之后,欢饮一日。半夜过后,新郎、新娘不能同宿。等到次日客人散尽以后才能同居。因此,有句苗族谚语说道:“新婚之夜陪宾客,男女不许同床歇。”苗族节日有阴历“三月三对歌节”、“四月八集会”,还有“七月十五芦笙节”和“立秋日赶秋节”等。苗族丧葬仪式有报丧、入殓、吊唁、绕棺、送葬、埋葬等习俗。苗族信仰是由“万物有灵”演变而来的多神信仰。祭祀活动有椎牛、椎猪、祭祖、接龙、还傩愿等。接龙是苗族富裕人家为求家道兴隆而举办的祈祷。有些苗族人信仰正统宗教。

分享:
相关内容
  • 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三天 - 金鞭鱼
    【最显年轻的鱼:金鞭鱼,不老神鱼】金鞭鱼,生活在水质清澈、没有污染的山溪沟谷之中,其颜色亮丽,身体半透明,透过肚皮甚至能看到五脏六腑。在这种山泉中,金鞭鱼永远都似不老的顽童,再怎么长,也长不过5寸,年年看,年年不变,年年长,年年不老,如同不老的神鱼,怎么看都显得年轻而又活力十足。金鞭鱼通过最简单的烹制,无需加入任何多余的佐料,鲜香之
  • 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三天 - 枞菌
    【最讲究缘分的蘑菇:枞菌,菌中之王】张家界除了山还是山,山上除了石头,就是树木,森林之中最多的莫过于菌类。山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吃四条腿爬的不如吃两条腿飞的,吃两条腿飞的,不如吃一条腿立的。山里的人,普遍认为吃山珍胜过吃野味,大山中无数的菌类,自然就成为山民的食中佳肴,而枞菌,顺理成章成为这佳肴中的珍品。但要品尝枞菌,要买到枞菌
  • 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三天 - 杜仲茶
    【最传奇的树茶:杜仲茶,张家界的“市茶”】杜仲被人称为传奇之树,是第四纪冰川孑遗下来的,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是张家界独有树种;因其皮可以入药,但剥皮后却不会像别的树一样枯死,还会长出新皮;更传奇的是杜仲分公母,繁衍能力十分强大,一公一母两棵杜仲在一起,三五年内即能成林。而杜仲树名,也具有传奇色彩,相传孙中山先生的保镖南北大侠杜心
  • 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三天 - 葛根粉
    【最折腾的淀粉:葛根粉,武陵源大峰林中的植物黄金】早在《诗经》、《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典藉中,就有葛的记载。葛分海拔800米以下的米葛与海拔800米以上的柴葛两种,米葛粉是普通食品,而柴葛则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典藉所记载,就是野生柴葛,人们食用的部分,就是从野生柴葛根部获取的淀粉。武陵源大峰林山高林密,野生柴葛众多,根部钻入泥土很深
  • 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三天 - 岩耳
    【最悬乎的山珍:岩耳,武陵源大峰林的红细胞】岩耳是生长在武陵源大峰林石英砂岩绝壁上的一种特有菌类植物,如同武陵源大峰林的红细胞,与这片亿万年前的海底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偎,滋养着这片峰林中的野生动物与人类。采岩耳的人,本地叫岩耳客,采摘时用绳子的一头绑在结实的树或石头上,另一头绑在岩耳客的大腿上,将绳子下降有万丈绝壁上的岩耳生长处
相关推荐
  • 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三天 - 蒸腊肉、蒸香肠
        对许多南方人来说,蒸腊肉、蒸香肠,就是一种家的味道,一种童年的记忆。(腊肉咸香,香肠微辣)
  • 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三天 - 三下锅
        “三下锅”,算得上是土家最平常而又最富盛名的一道菜。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征调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主要食材也演变为肥肠、猪肚、牛肚、羊肚、猪蹄或核桃肉(猪头肉)等选其中二、三样或多样。三下锅的吃法也有干锅与
  • 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三天 - 枞菌炖腊肉
       枞菌又名松乳菇,主要分布在湘、鄂、黔、渝交界地区的大山之中,分乌枞菌、红枞菌两种,以乌枞菌最为美味,生长季节一般为三月、六月和重阳期间,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核酸衍生物,还含有多种维生素,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还具有药用价值,尤其是重阳菌更是被誉为“菌中王子”。     枞菌与
  • 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三天 - 岩耳炖土鸡
    岩耳炖土鸡      岩耳产于武陵源万丈绝壁之上,采岩耳之人腰系绳索如同空中飞人,其采摘难度非同一般,加之气候等因素岩耳亦日渐稀少,因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与氨基酸,与土鸡合炖相得益彰,香味醇厚馥郁(口味清淡)。一、原料。1.主料:石耳25 克,土鸡1只。2.调料:料酒、精盐、味情、葱段、姜片。二、制法:      1.将土鸡去毛、年脏
免费获取定制行程
  • 15174421088 微信同号
  • 13307448811 微信同号
  • 825210@qq.com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