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
浏览
新华网石家庄10月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曹国厂)近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呈现出蓬勃发展局面,对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地处偏僻的红色景点建成后,由于景点单一、游客量少,以致“闭门谢客”甚至被“撂荒”,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财政投入浪费。因此,对于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红色旅游资源,应防止盲目跟风开发。
地处偏僻的红色景点:请慎重开发好吗?
由于历史原因,革命遗迹多分布于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区与农村。特别是革命老区,由于地方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投资能力差,道路不通畅,电力供应不足,通讯配套设施落后,旅游宾馆饭店少、档次低。游客进不来,或进来后又由于接待条件制约留不住客人,这种现象在众多红色景区并不鲜见。
记者在一些地处县、乡的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看到,由于参观人数较少,这些景点常常关门。记者前不久驱车到华北人民政府旧址和曹火星纪念馆采访时,两处红色景点均大门紧锁。在华北人民政府旧址大门右侧菜地干农活的村民对记者说,这里游客少,经常锁着门。
有些红色景点、纪念馆虽然工作日正常开门,但游客相对稀少。位于河北省南部的一个革命纪念馆,2009年开始筹建,2011年12月全部落成,纪念馆总投资1500万元,但由于知名度不高,附近也没有别的旅游景点,只是在假期会有学校组织一些学生前来参观。
不少红色景点的讲解收费价格为100至150元。但在明码标价的讲解处,问津者寥寥。记者发现,一般来说,单位和公司的团队游会购买讲解服务,散客没赶上公益讲解时间,很少花钱请讲解员。
收入低、人才缺的景点:能把讲解员留下来吗?
对游客来说,有些红色景点的讲解难以尽如人意;但是对景区来说,却常常为如何稳定讲解员队伍而发愁。一些红色景点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国家开始提倡红色旅游以来,一批红色景点被盲目开发、跟风上马。2008年国家出台政策实行纪念馆、博物馆陆续免费开放,一些景点本来资金来源就有限,免费开放后大多红色景区除财政拨款外没有收入,就只能向各级财政“伸手要饭吃”。
河北省威县一家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馆长对记者说,纪念馆于2003年建成开放,2009年开始免费开放,目前正式在编人员6名,财政拨付的免费开放资金每年13万元至17万元不等,这些资金能维持纪念馆基本维护费用和人员工资。他说,不仅是小规模的纪念馆吃饭完全靠财政,规模大的红色景区和纪念馆也大多依赖财政投入。
一些红色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讲解员每月的收入在2000多元至3000多元不等。受编制限制,景区也难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配置讲解员。“每月2000多元人家随便到外面打工都比这高得多,我们刚刚培养一两年的主力讲解员,很多都辞职了,每年都有人要走。”一名红色景区负责人说。
由于地方太偏远留不住人,有的红色景点讲解员是退休后返聘的,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基本是义务讲解服务。一位纪念馆馆长告诉记者,目前纪念馆及下辖的红色景点讲解员工资主要来自免费开放专项经费、有偿讲解和纪念品销售等。“由于待遇差、保障弱,讲解员都成‘弱势群体’了。”他感叹道。
开发红色旅游“经典”:多点互动性好吗?
专家指出,自2004年中央号召发展红色旅游以来,红色旅游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国人精神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近年来,红色旅游面临客源结构变化、低水平重复建设,千篇一律、“千红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到哪里都是一种模式,旧照片、旧水壶、旧书包,解说的声调好像是在背课文,缺少创新力。
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主任康彦新认为,“红色资源”不是唐僧肉,借此发展红色旅游尽管是一种特色旅游,但也必须符合一般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有吸引力,可游可赏,产品形态完备,具有旅游接待功能,有市场需求,进入市场的条件齐备。
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有关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红色旅游,应以知名度高、群众认可度高、教育意义大的经典景点开发为主。对目前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红色旅游资源应暂缓开发,暂时保护起来,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已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应做好近期、中期、远期规划,在开发及日常管理中要保护好景区及周边的原生态性景观及环境。特别是对分布于农村山区的革命老区,要积极鼓励当地百姓参与红色遗址的保护工作,保持老区人民质朴的精神本色。
专家称,发展红色旅游,还应把市场作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必须站在保护的立场上开发红色文化历史资源,以保护为本,区分不同形态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对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的开发必须慎重行事,克服盲目冒进的思想,对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历史资源则应该坚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主导理念,反对从众媚俗的心态和唯利是图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