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旅游攻略及花费 - 这群张家界人,在北京开了一场音乐会!

2021-10-12 00:00 1402 浏览

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于10月9日正式开幕。10月10日下午,主题为“非乐时光 遗韵国潮——湖南省张家界市原生态音乐展演”的演出在北京市颐堤港购物中心冬季花园亮相,这也是本届音乐节的第一场公益活动。

微信图片_20211012113753.jpg

自1998年创建至今,北京国际音乐节始终把推介和打造中国音乐视为己任,期望让世界聆听中国的声音。

本场演出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与北京音乐广播FM97.4 共同推出。在这方国际化的舞台上,来自张家界的非遗传承者们为京城观众充分展现了湘西多元精彩的民族原生态艺术和地域特色艺术的创新性转化。在演出中,主持人谷悦与张家界市文化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人覃大钧对谈畅聊,不仅为观众详实介绍了本场演出中所展示的民族民间歌曲戏曲,更为我们生动介绍了大湘西的民风民俗。

33个少数民族 感受异彩纷呈的地域文化

张家界市拥有33个少数民族,异彩纷呈、兼容并包的民族文化是这座城市特有的瑰宝。在本次的音乐展演中,多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张家界民间艺术团体和多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轮番登台。

演员分别为观众呈现了有超过两千年历史、表现劳动场景的“桑植民歌”,富有土家族特色、喜庆热闹的“打溜子”,被认定为中国首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歌曲的《幺姑嫁》以及唱腔自成体系、剧情引人入胜的“张家界阳戏”。

22.jpg

在音乐展演上,被誉为“土家歌王”的桑植民歌传承人尚生武携手多位张家界音乐人与非遗传承人,带来《桑植民歌联唱——唱支山歌甩过来》。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以本土方言为主。用来自大山里的原生态嗓音与原始野性的唱腔极具地方特色,将观众们引入了张家界的大美河山之中。

随后,多次登上国家级舞台的张家界市文化馆农民溜子队为观众呈现了“大山里的交响乐”——土家打溜子《糊仓》。它是土家族特有的古老艺术形式,由农耕时期的巫傩祭祀演变而来,展现了一群地地道道的农民打溜子、舞溜子的快乐场面,用热闹的打击乐演奏让观众感受到土家族淳朴的风土人情。

自然走进城市 看传统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此次演出既为观众们展现了张家界市的地域文化与音乐文化,同时也体现了张家界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对于传统的原生态传承,“扎扎朵组合”的四位女歌手用甜美的嗓音倾情演绎了活泼欢快的传统民歌《卡普它》和《幺姑嫁》。

张家界阳戏传习所带来了张家界阳戏《桃花装疯》选段,主奏乐器音质粗犷宏亮,唱腔别致,极具地方色彩与乡土气息,载歌载舞中为观众们呈现了张家界阳戏的魅力。

“歌梅拉组合”则以男女对唱的形式演绎了张家界的新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和《逮哈子》,传统的民歌融入了现代的音乐元素,以新歌词、新曲调、新唱法展现张家界土家新风尚,体现了对于传统民歌和音乐的创新与传承。

微信图片_20211012113802.jpg

最后,来自张家界的所有艺术演员共同呈现了摆手大联欢《带着幸福来见你》。土家族摆手舞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民间集体舞蹈。舞姿风格原始粗犷,伴随着锣鼓声声与高亢激昂的摆手歌,将现场气氛推到了最高潮,观众们的掌声经久不息。

载歌载舞、融情于乐,既有最质朴无华的山间情歌,又有最振奋人心的革命旋律,力求将拥有自然奇景的大美张家界所蕴含的多民族文化和谐共存、大山文化与大水文化相互激荡、红色文化与生态文化相互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更多中国非遗文化提供国际舞台

在过往的二十三年间,北京国际音乐节不但聚焦古典音乐艺术,还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和优秀音乐作品方面不遗余力,不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了聚焦中国当代作曲家的“中国概念”版块,还坚持邀请全国各地优秀艺术团体登台展示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

微信图片_20211012113805.jpg

从1999年的第二届音乐节上亮相的“西藏传统民族音乐会”、到2017年第二十届音乐节重磅闭幕音乐会上云南小水井农民合唱团的惊艳表演,再到对于民族管弦乐、地方戏曲的持续关注,音乐节始终致力于打造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平台、将五千年泱泱大国丰厚的音乐艺术资源呈现给全球观众,彰显了新时代艺术机构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分享: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免费获取定制行程
  • 15174421088 微信同号
  • 13307448811 微信同号
  • 825210@qq.com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