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旅游攻略及花费 - 中韩旅游迈入“千万时代”

2015-01-29 00:00 1444 浏览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韩旅游互访人数首次迈入“1000万人时代”。韩国旅游局最新统计表明:2014年访韩的中国游客超过610万人次。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入境游年度报告2014”显示:2014年韩国旅华人次约420万。今明两年中韩还将互办“旅游年”,可以预期,两国间旅游将愈加红火。


中韩互为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近几年来,便捷的交通、优惠的价格、特色的体验及丰富的购物,使得中国赴韩国游客人数迅速增长。据韩方统计,中国游客从2007年的106.8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610万人次,增长了近6倍。中韩互为第一大入境客源国。


韩国旅游局北京办事处负责人介绍说,中国游客已经从起初的走马观花式团体旅行逐步转变为主题型、深度型观光。虽然团队游仍是赴韩旅游的主要方式,但自由行出行人次增速明显加快。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选择以个人自由行的方式出行,而这类消费群体中有很多人愿意将韩国作为自己首个出境旅游的目的地。中国最大的赴韩组团社携程网,对30万赴韩游客的统计分析显示:其中“80后”群体占到了约60%,“90后”作为旅游的新生力量,占比也超过20%。女性游客成为韩国游的主力,占比达到约70%。出游花费从1000多元起步至近万元不等。


据中国旅游舆情智库发布的韩国来华旅游报告分析,从韩国来华游客目的来看,观光休闲占50.4%,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和美食最受他们欢迎。韩国来华游客多为参团方式,高收入人群、二次旅游的人多选择自由行,70%的韩国游客到中国旅游会选择走访两三个城市,北京、上海是韩国游客最喜欢的城市。长城、少林寺、长白山、张家界、故宫和长江、黄河等旅游带最具吸引力。同时,中国物价约相当于韩国的1/5至1/10,来华旅游、购物、消费的花费相对较低,这也是吸引韩国游客争相来华的重要因素。


为双方游客提供更多便利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中韩之间的航班密度是中国所有双边空中往来中最大的,截至2013年底,每周航班总量达800多个,这为两国间游客往来提供了便捷的条件。韩国多次放宽对中国游客的签证门槛,增加中文导游数量,引进适合中国游客口味的中式餐馆,推动人民币“无障碍”购物,以全方位提升中国游客对韩国旅游的满意度。为更好地服务中国游客,近年来各大免税店纷纷推出中文导购、中国团队游客柜台和中国游客专属优惠活动等服务。


韩国旅游局北京办事处负责人介绍说,为了使中国游客的韩国旅行更加安全方便,韩国旅游发展局新近推出的中文旅游服务包括:实行观光警察制度,开设24小时旅游咨询热线,建立游客不便事项投诉中心。除此之外,备受中国自由行游客喜爱的“星儿自由行手册”,按照地区分类,进行再改版。在春节等中国人大规模访韩的节庆时间,还安排了机场欢迎仪式和“韩国等你”等活动。


近两年来,中国以“美丽中国”为主题在韩国积极展开旅游推广活动,更多的中国城市及景区也主动到韩国推介自身的旅游形象。去年,国家旅游局在韩国举办了以中国世界遗产为主题的推广活动,通过京剧、变脸、少林功夫等精彩表演和中国传统饮茶体验、世界遗产纪念照合成、中国传统服装体验等活动,让韩国民众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


目前,韩国游客来华休闲度假、主题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中国旅游业界正在面向韩国游客开发传统文化游、美食游、中医养生游、生活体验游、自然景观发现之旅、特色文化体验之旅、亲情生活之旅、民俗文化之旅等新内容。


互办旅游年有益中韩两国


目前离春节还有一个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韩国是最受中国游客喜爱的春节旅游目的地之一,韩国游预定又现火爆。价格实惠的团队游、方便的自由行、休闲的邮轮等给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中韩今年和明年分别举办“中国旅游年”和“韩国旅游年”,这个利好消息,将促进中韩旅游进一步扩大和增长。据悉,中韩旅游业界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旅游业内人士预测:今年赴韩旅游人次还将有大规模增长,尤其是杭州、成都、武汉、南京、厦门等二线城市市民赴韩旅游热情将更高,赴韩自由行将成为主流方式之一。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告诉记者,中韩互办旅游年最大的好处是切实带给游客出行的高品质和便利。两国间会释放更多的善意,办理签证会更加便利,航线会更密集,两国游客出游更加方便。同时,旅游年也给中国旅游企业提供了走向国际化的平台,并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戴斌表示,在现代的外交理念下,旅游可以成为构建国家关系的广泛民意基础。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旅游的功能之一是可以把抽象的国家还原成一个个具体的人,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增加不同国家民众间的好感。此外,旅游还是推动大国关系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在出境旅游中,游客会把消费留下,把好感带走。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和中国发展相互旅游。



分享: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免费获取定制行程
  • 15174421088 微信同号
  • 13307448811 微信同号
  • 825210@qq.com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