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8
浏览
土家山寨,米酒飘香;吊脚楼前,花灯欢舞;风雨桥上,山歌齐飞。进入3月,山花陆续绽放,在张家界市永定区苏木绰代表地王家坪,八方宾客络绎不绝、流连忘返,淳朴的土家人载歌载舞、热情待客。
“打造永远的苏木绰,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基地,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文化旅游的标杆。”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表示,将利用苏木绰这块文化旅游金字招牌,加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全域旅游,撬动精准扶贫。
春风化雨,成就文化惠民
“苏木绰”为土家语,意为“祖源之地”。现在人们习惯将“苏木绰”代指以石堰坪村、马头溪村为中心的永定区王家坪镇等土家族人聚居地。这里有传承千年的土家建筑文化遗产——吊脚楼群,有多种历史悠久、广为传承的土家歌谣、戏曲、舞蹈、工艺等。
1月26日至30日,农历腊月二十九至正月初三,湖南卫视等媒体举办5场“直播苏木绰”活动,生动展现了鸡笼捕鱼、土家榨油、百人打磁粑、舞动高花灯、毕兹卡相亲会等土家传统习俗,给观众带来了浓浓的土家年味。
同时,湖南日报连续进行跟踪报道;新湖南、芒果TV、新浪、网易等网络平台同步推出直播专题,点击量超过8000万人次;央视国际频道大年三十连线直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30多个华语电视节目也进行了重点报道。如春风化雨,藏在深山的苏木绰誉满天下。“这是对农村的关怀,对民生的关注,全新尝试成就了文化惠民。”省社科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郑自立说,媒体与文化“联姻”,让养在深闺的文化资源成为大山里的“金凤凰”。
乘势而上,推进精准脱贫。
山路弯弯,通往王家坪的道路虽险窄颠簸,但自驾车川流不息。来自武汉的游客李汉林说:“踏着早春的气息,只为寻找心驰神往的苏木绰。”在王家坪镇石堰坪村54岁的村民全海霞印象里,今春最忙也最开心,她自制的茶油葛根和糍粑成了抢手货,每天可收入千元以上。村里79岁的篾匠鲁力国过去卖竹器要翻山越岭去集市,现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了。
王家坪镇党委书记石之见介绍,全镇所有农家乐红火,特色客栈客人爆满,米酒、腊肉、糍粑成为游客争相品尝的美食,茶油、刺绣、小背篓等土特产供不应求。立春一个月以来,王家坪镇已接待中外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余万元,上万贫困群众享受到“旅游红利”。精准扶贫,乘势而上。2月4日,张家界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支持永定区修建一条通往苏木绰的高等级公路,从市区到王家坪,车程将缩短为1个小时。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坚定了致富的信心。”王家坪镇马头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庆根用自家房子开起农家乐,春节期间接待游客300多名,尝到了甜头。他说,今年将发展生态种养,扩大接待规模。
加速发力,建设全域旅游。
巍巍天门,造化神奇;汤汤澧水,诗柔情纤。作为张家界旅游核心服务区,早在3年前,永定区就已成为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区)和第二轮文化旅游特色经济重点县。区委副书记、区长朱法栋告诉记者,该区在2015年提出加快建设文化旅游特色经济强区,一直在探索寻找突破口、提升品牌影响力,“苏木绰已成为建设全域旅游的发力点”。
湖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万丹认为,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打造“永远的苏木绰”成为一种新模式。
品牌铸就,效应凸显。
永定区今年元宵灯会,创新性融入苏木绰民俗特色,100多种“非遗”节目轮番上演,引来10余万海内外游客集体“狂欢”。据统计,今年1至2月,永定区共接待游客196.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