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浏览茅古斯舞,土家族语称“长毛的人”,“谷斯拔帕舞”、“帕帕格次”或“拨步卡”,是老公公的意思。茅古斯舞由土家族先祖创造,舞蹈有一定的情节和对话以及场次,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茅古斯舞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世业迹的一种古老舞蹈。汉语多称为"茅古斯"或"毛猎舞"。茅古斯舞产生于土家族祭祀仪式中,是湘西土家族一种古老的舞蹈形式,现在主要流布在湘西的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古丈县。
土家族每逢过年节时,都要跳这种古老的舞蹈 -- 茅古斯舞。
茅古斯舞历史来源:
古时候,湘西土家族地区森林莽莽,荆棘遍野,人烟稀少,土家族先民为了觅食,或上山打猎,或下河捕鱼。后来又从渔猎生活步入农耕时代。传说有一位土家族青年独自下山去学习农耕技能,之后急于赶回山寨传授技能,一路上风餐露宿,一身衣服被山林中的荆棘撕扯成碎片,等他回到山寨时已是夜晚,正逢土家"调年"(过年),举行跳摆手舞等活动。他衣不遮体,不好露面,便躲在调年场旁的杂草丛中观看调年活动。不料几个参加调年活动的小伙子在草丛中发现了他,他只好走出来,急中生智地扯了一些茅草被在身上,参加到调年活动的人群中去。他用舞蹈的形式向乡亲们传授所学到的农耕技能。从此,土家人为了纪念这位传授农耕技能的先祖,每逢还愿、祭祖等活动时,都要表演"茅古斯",有时也单独表演。
茅古斯舞艺术特点:
茅古斯舞是一种具有人物、对白、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表演程式的原始戏剧舞蹈,它以近似戏曲的写意、虚拟、假定等艺术手法表演土家先民渔、猎、农耕等生产内容,既有舞蹈的特征,又有戏剧的表演性,两者杂糅交织,浑然一体。
茅古斯舞形式风格异常古朴、别致。 表演"茅古斯"的人数由10~20人不等,一人身着土家族服饰,饰老茅古斯(土家语叫"巴普"),他代表土家族先祖,由他主持祭祖和表演活动,其余为小"茅古斯",代表子孙后代,这样就组合成一个家庭。无论辈份高低,他们都身披稻草扎成的草衣,赤着双脚,面部用稻草扎成的帽子遮住,头上用稻草和棕树叶拧成冲天而竖的单数草辫,四个单辫的是牛的扮演者。"茅古斯"的扮演者们事先装扮好,在摆手舞场不远的树林中等待,摆手舞跳到一定的时候,他们轰然入场,摆手舞立即停止,为之让场,说是"祖先爷"来了。跳演至《接亲》时 ,特别要用稻草扎根男性生殖器,夹在两腿中。观看跳演的人,没有谁认为是"丑事",却觉得这样装扮才真实。
张家界茅古斯舞:
张家界市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姓氏、家族都有不同宗教信仰。《慈利县志》记载说:“大庸所崇山外屏,少见天日,又性忍,刺肤血以事神者,千百成群,甚可笑也。”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载:“沅澧流域,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清代《甄氏族谱》对武陵源一带的宗教信仰也作了记述:“其俗信巫尚鬼,事向王、公安等神,以宿晨傩愿为要务,敬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仗鼓……”这便是我市各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
每逢过年过节,张家界的土家族都选出十几个人来跳茅古斯舞,用来表现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表演过程中,由一人扮演老茅古斯,另有若干女茅古斯和小茅古斯。除女茅古斯外,全部赤裸上身,头上扎五根大草辫,身穿稻草衣,男茅古斯腰上捆一根用草扎成的“粗鲁棒”,象征男性生殖器,有生殖崇拜的遗风。 茅古斯舞一般要跳六个晚上,按序分“生产”、“打猎”、“钓鱼”、“接亲”、“读书”、“接客”。
茅古斯舞是用于表达土家族对祖先优良精神的歌颂,并鼓励未来的人勤奋努力。其表演精彩趣味,却包含了生活中的各个小细节,如果您来张家界游玩,有幸的话还可能看到张家界土家族茅古斯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