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0
浏览这是土家族古老的祭祀舞蹈。相传八宝为古代土家先祖八个部落的首领,人称“八部大王”、“八部大神”,后来,八位首领先后战死,后人为纪念他们,便精心制作了八个铜铃,并按八部大王在位时穿的八幅罗裙,骑着象征祖先骑过的宝马,手摇铜铃,翩翩起舞,高唱祭祖求福的古歌,以示怀念。因为八个铜铃代表八个首领,就把这种舞蹈取名为“八宝铜铃舞”。本来,参加“八宝铜铃舞”活动,仪局限在土家人中间进行,古话叫“黄铜不沾铁,土家不沾客(客家,指外族)”,但后来,由于土、苗、汉共赴国难,抗击外寇入侵,结下了生死友谊,土家掌堂师就把铜铃给苗族掌堂师赠送—个,又给汉族老司赠送一个,故今日八宝铜铃,实际上只有六个铜铃。
另土家族的八宝铃舞,是根据土老司法事活动中的动作编纂的,依其舞具"八宝铜铃"而命名。八宝铜铃,是用一根一尺长、直径两公分的硬杂木为铃把,上顶刻一马头形,下底砍一个三寸长半弧形叉为马脚,两端各系四个鸡蛋大的铜铃(共八个铜铃),马头一端还系些五寸长、一寸宽的五色布条(或麻丝)为马鬃。表演时,手握铃把按节目情节摇抖铜铃零当啷响,悦耳动听。表演铜铃舞的人数一般为八人,多则是有一二十人但都头戴凤冠帽,腰系八幅罗裙(红、黄、蓝三色的八幅布做的裙子,如同当今的百折裙),在一平地(或院坝)表演活动。节目有以下几项。
(一)牵马
表演人手举铜铃快速摇动,退步入场后及时围成圆圈,做牵马动作。即左脚站立不动右脚向前跨一步,铜铃向前抖两下;右脚收回向后退半步,铜铃往后拌两下;双手握铜铃高举摇抖,双脚急步向前,直到围圆圈人的铜铃即将相碰时,各自稍弯腰、手抖铜铃急步回原处,恢复圆圈。
(二)喂马
围圆圈人原地不动,右脚一齐向前跨一步,膝稍弯,左脚斜伸直,右手摇三下铜铃,左手给铜铃喂料一次(做喂饭状)。这样,连续做三次后,右脚收回复原。
(三)上马
首先,做上马鞍的动作,围圈人弯腰,右脚向右前斜跨出一步,双手紧摇着铜铃,从左下方往上摇过头顶后复的。紧接着表演人一齐向右转,形成相互面对背的圆圈,右手有节拍的摇铜铃,左脚向上提(弯膝)着蹬一下,右脚向右伸平成跨马状,左脚再蹬一下,右脚复原后,双脚向左右叉开,稍弯腰,半蹲,双手伸向前紧摇铜铃。表明已经上马时,一齐模仿马叫一声后复原。
(四)跳马
表演人互相面对背地围着圆圈,半蹲做骑马状,双手向前伸直,按照马步有节拍的摇着铜铃向前跳步,双脚向前跳一下,双手摇一下铜铃,跳步和摇铃速度步步加快,达到跑马高潮后收场。
(五)摆郎
摇铃人围成圆圈,有节奏地摇着铜铃。圈中另两人将一件儿童上衣用绳索从两袖中穿过各拿一头扯直,随着铜铃的节拍,两人拿着绳索一端将童衣协调地向前后摆动,意为儿童打秋,俗称"摆郎"。摇铃速度逐步加快,摆郎亦同速摆动,但摇铃和摆郎次数必须同步,有序进行,不能乱套。
(六)下天坑
摇铃队伍围圆圈有节拍的摇铃。圆圈中另两人面对面用肩共杠一根齐眉棍(木杆),左手叉腰,右手扶棍。从棍上搭一疋丝帕,一气功师进来拿丝帕一头,另一壮汉拿线帕另一头。气功师手拿丝帕慢慢下蹲,壮汉牢牢握紧丝帕。待气功师翻天睡在地上后,其他人搬一床棉被盖其肚部,再在上面放一块木板,木板上放一副大石磨,石磨上架一套铁犁、粑。气功师睡在地上用右手打竹挂,口喊:"打个阴阳一只"!把竹挂打在地上,挂未成阴阳一只时,还要继续打,直到打成,才把放在气功师肚部的所有东西取下,气功师双手握紧丝帕慢慢起身站立。表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