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3
浏览白云深处,三千石峰耸立,如蓬莱;九州尽头,八百秀水蜿蜒,如琼池。这,便是张家界。
1978年,这方沉睡了亿万年的人间仙境,被春风吹动了睫毛,由此苏醒。两年之后,《湖南日报》一篇《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让她以惊艳的姿态,逐渐化身为世界级的旅游胜地“张家界”。
这是一部充满荣耀的进化史,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从偏远“小山城”,到知名“国际张”,从断腿“烂泥湾”到立体“路铁空”,从遍山“无人区”到小型“联合国”……一直在奔跑的张家界,动力无限,已经创造,还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
【 旅游立市,缔造一张名片 】
上个世纪50年代,踏着新中国成立的足音,当地政府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偏远山区,成立了张家界国营林场。1982年,林场被国务院正式挂牌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这也是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林场和公园有什么区别?当地百姓找到机会就要逮住原来的林场干部,问个彻底。
很快,区别肉眼可见——看木材的越来越少,看石头山的越来越多。他们还发现,挑几天重担,还不如给这些外地人做两顿饭。“外地人”与“游客”一词,逐渐划上等号,在张家界人心中扎下了根。
“原以为,中国画只是一种艺术手法。没想到,世间还有这样真实的存在。”1989年,一位意大利画家在一本小册子上看到张家界后,专门到访,被“公园”奇景折服,从此,张家界成为他画作的主要元素。
中国第一个森林公园,这是张家界展现给世人的第一张名片。随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入列中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授予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2010年,张家界地貌获国际学术界认定,成全球通用命名。
承旅游立市战略定位东风,“世界溶洞全能冠军”黄龙洞、“世界极限运动胜地”天门山、“土家文化活化石”苏木绰等旅游品牌一一打响,成为张家界吸引全球游客的“硬通货”。与此同时,张家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向世界唱响品牌——
一次为“石头”投保一亿元的创举,迎来全球媒体“猎奇”;一次飞机穿越自然山洞的特技飞行,竟吸引了全球上十亿人的眼球;一次关于电影原景地的争论,竟创下了世界另类推销的奇迹;一次从千米绝壁跃下极速飞行的竞赛,带动知名度的飞速提升;一次巧借《我和我的祖国》歌词诞生地的营销策划,让张家界品牌影响力得以多维度传播……
从旅游发展之初,以“地球上只有一个张家界”作为主要旅游宣传口号,到“阿凡达很远,张家界很近”,再到“绝版张家界,惊艳全世界”和“走遍全世界,还是张家界”,也见证了张家界一步步迈向国际化的征程。
“这是中国大地上的‘旅游坐标’。”业内人士坦言,从当年的“初出茅庐”,到如今的“闻名世界”,张家界对于旅游品牌的打造与营销,值得国内同类型的旅游城市学习与借鉴。
【 全域旅游,绘就一幅版图 】
搭载着游船,沿茅岩河顺流而下,沿途峭壁险峰,飞瀑流泉,急滩猛浪尽现,撩人心弦。去年6月9日,以茅岩河为轴心而打造的张家界西线旅游景区,历经全面收购、重新规划、改造提质等系列凤凰涅槃“重头戏”,重磅归来。至此,“三星拱月”全域旅游格局正式形成,标志着张家界旅游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展开“三星拱月”发展蓝图,以大峡谷、五雷山、江垭温泉为发展核心的“东大门”, 以其“一中心、一龙头、两走廊、四板块”的定位,“爆款”产品层出不穷;以天门山文化旅游产业园、西线茅岩河旅游区为两翼,以多条乡村旅游带为支撑的南线,可倚山寻武陵魂、近水听自然声、原乡品土家韵,山水与文化相互交融。更勿言武陵源这一“月”,核心景区如梦如幻,黄龙洞里眼观亿年,魅力湘西土家情浓,宝峰湖上山水如镜。
如此丰富的产品体系,源自于执着的张家界人对于旅游产业的不断拓荒——
1987年,15位年轻人乘舟首漂茅岩河,诞生了中国第一条旅游漂流;1998年,黄龙洞景区首开国内旅游景区委托经营之先河,对景区进行全方位提质升级;2002年,“世界最高户外电梯”建成,将天子山、袁家界美景推向世人面前;2005年,世界最长高山客运索道天门山索道运行,可由山底直达天门山之巅;2009年,“世界第一台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首演,视觉、听觉、心灵三重享受震撼海内外游客;2016年,拥有“世界最长最高玻璃桥”等十项世界之最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正式营业,引来全球瞩目……
如今,在张家界9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冰雪世界、大庸古城、丝路荷花文化国际文化园等诸多旅游重点项目,正按照国际化高标准如火如荼建设,涵盖休闲度假、文化生态、自然风光等各个领域。
不久的将来,“群星荟萃”的张家界,将完成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跨越,扛起“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基地建设龙头的大旗,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上,唱响“张家界之歌”。
【 内外兼修?赢得一片繁荣 】
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1989年,也就是张家界建市之后的第一个年头,全市接待游客54.7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从1.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491万元;2018年,张家界接待游客8521.7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562.2万人次,旅游收入756.8亿元。
这三项数据增长分别达到惊人的155倍、334倍、3038倍。数据的背后,除了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旅游成为国民提高生活质量的“必需品”之外,张家界人对于“旅游强市”的追求是主要的解题过程。
“书记是营销书记,市长是营销市长。”张家界市副市长欧阳斌在世界旅游组织的一次会议上,如此解释张家界旅游市场的火爆。
在国内市场,张家界旅游外联营销小分队遍布全国293个地级城市和各省会市,他们还分成东、南、西、北、中五大营销战区,成立指挥部,实行战区联合营销。面对国外市场,张家界奉行“走出去”“请进来”两条线,“走出去”团队带着张家界美景,足迹踏遍近百个国家与地区,邀请全球游客“嗨游”张家界,“请进来”则让全球著名旅行商、政府官员分批次到访张家界,让美景说服他们主动成为张家界的“营销员”。同时,张家界还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主要国家布局“丝路驿站”,进一步促进张家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旅游、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市场打开了,硬件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一定要立体化——如今的张家界,荷花机场升级为湖南省第二个国际机场,实现从国内旅游干线机场到国际干线机场的跨越;常张高速、张花高速、张桑高速开通,黔张常高铁、张吉怀高铁、安慈高速加快建设,高铁“十字枢纽”指日可待,高速“六向六射”雏形已现;武陵山大道、邢大公路、杨家界大道等域内景区道路的建设,形成了“1小时交通圈”。
为护航游客的“旅游品质”,张家界大力开展“铁腕治旅”行动,全方位保障游客利益;在全市购物场所实行“15天无理由退货制度”,确保购物无忧;创新“1+3+N”全域旅游监管模式,创下数个第一并在全国进行推广;实施国内首部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以法律强化游客利益;全面推行企业发票、门票“一票制”,大幅简化游客旅游程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时间犹如一支巨笔,在张家界9600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勾勒出旅游产业的春天,并逐渐开花结果。如今,张家界继续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旅游业深度转型、提质增效,围绕“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继续舞动“锦绣潇湘”全域旅游龙头大旗,将祖国秀美山河,以最美的角度呈现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