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0
浏览《来凤县志·风俗志》载:土家族“男女垂髻,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烂服色。”大致描绘出土家族服饰的基本特色。
解放前,土家人多用自织、自染的土布(家机布)做衣料。男子多穿黑色或蓝色,女子将布染成“鹿子闹莲”、“喜鹊闹梅”、“双凤朝阳”等富有喜色的图案。
男式服饰的基本特色是:上衣为“琵琶襟”,后来逐渐穿对襟短衫和无领满襟短衣;缠腰布带;裤子肥大,裤脚大而短,皆为青、蓝布色,多打绑腿;头包青丝帕或五六尺长的白布,呈“人”字形;脚穿偏耳草鞋、满耳草鞋、布鞋或钉鞋。
女式服饰的基本特色是:上衣矮领右衽,领上镶嵌三条花边(俗称“三股筋”),襟边及袖口贴三条小花边栏杆;下穿“八幅罗裙”,裙褶多而直,后改为裤脚上镶三条彩色花边的大筒裤;姑娘素装是外套黑布单褂,春秋季节多穿白衣,外套黑褂,色似鸦鹊,称之为“鸦鹊衣”;头包一丈多长的青丝帕,缠成人字形,饰以银梳、瓜子针、茉莉针、芭蕉扇等银质饰品;喜欢戴耳环、耳坠、手镯、戒指等金、银、玉制的首饰。
孩童衣裤,不多讲究,只是点缀些花卉图案。帽子很讲究,春季多戴紫金冠;夏季多戴圈圈帽、蛤蟆帽、凉帽;秋季多戴冬瓜帽、风帽、八角帽、凤尾帽等棉帽。帽子以多种彩丝绣花,钉以银质“文八仙”、“武八仙”、“十八罗汉”的装饰品。颈项戴痰枷,以接涎水,还戴有项圈,圈上系银质响铃和“百家锁”等饰品。胸前围有花兜儿,手脚杆上戴银圈,圈上系有银槌、银铃。脚穿“粑粑鞋”、“猫头鞋”,均绣五色花卉。
比较而言,土家族服饰没有苗族那样穿金戴银,更接近生活型、实用型。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为青丝帕或自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缝头入葬。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挂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道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桃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
据大文豪沈从文考证,八幅罗裙是正宗土家装。过去土家男女不穿袜,兴打绑腿,尤男子将裤简裹成人字路,配布鞋或草鞋,十分精神利索,民族专家说这是土家兵战争装束,有土司“兵农合一”传统制度的痕迹。而民间百匠,又有不同职业装,如铁匠穿长而宽的牛皮肚兜以防灼伤;猎户挂绣花子弹肚兜是实战需要;农民雨天下田批蓑衣则是农事需要。对那些“命相”不佳的小孩,还要按土老司的指点戴“百家锁”、穿百纳衣,即从一百户人家讨一百块碎布拼做成衣服穿,否则难养成人等等。故外人说:土家人穿了一身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