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9
浏览【少数民族】
“土家”做为族称开始出现是在汉族人大量迁入之后,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土家族人自称“毕兹卡”,是“本地人”的意思。土家族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其中土家族妇女的织绣艺术是其骄傲的传统工艺。土家人见面要互相问候,当家有来客之时,必盛情招待。若是逢年过节时来到土家做客,这时主人会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等到两面均烤得金黄开花后,吹拍干净并灌入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在一些特别的地方,土家人给客人吃糍粑有些特殊的讲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给客人后,客人要接过就咬,不许吹拍火灰,在这时主人就会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再给客人。
【民俗习惯】
土家族的姑娘们是用哭声来迎接自己结婚大喜之日的。新娘大都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哭,有的甚至要哭上一个多月,最少也要三、五日。土家人把是否会唱哭嫁歌,唱得好坏作为衡量新娘们贤德与才智的标志。《哭嫁歌》为土家族的习俗民歌。姑娘们在出嫁前的这一个月里,用歌声来表达出土家族妇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同时唱出对自己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土家人是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的,一般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类。
【传统戏曲】
土家族的三棒鼓,古时称为三仗鼓,大约是在明代传入我国,并渐渐成为了观众十分喜爱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每逢春节的时候,表演的艺人都是结伴走村串寨的拜年,并且挨家挨户的表演,观众不分贫富。当来到贫寒人家,艺人们还会将从别家收到的礼品相送,表达了人人过节均高兴的愿望。这种形式充分体现看土家族的热情好客与心地善良的民族性格。三棒鼓大多时候是由三至五人表演,其中一人击鼓唱词,一人锣鼓配乐,一人耍花棒。表演打三棒鼓时极重技巧,精神需要高度集中,并且用力适当、贯通一气,与演唱者保持默契的配合。
【传统建筑】
土家族习惯住在吊脚木楼,更喜欢群居,所以在建吊脚楼的时候都是一村连着一村,一寨挨着一寨的,极少出现单家独户的情况。现今土家族的吊角楼基本上都是木质的,按土家族的传统来说就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土家族吊脚楼最基本的特点为房屋均是依山而建,并且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的其中一边建在实地与正房相连,剩余的三面都悬于空中,全靠几根柱子支撑。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