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浏览
新华旅游10月23日电(郭香玉)据了解,2014年底,全国还有7017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五年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另一方面,旅游扶贫已上升到国家扶贫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就如何充分认识旅游扶贫在国家扶贫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吴文学表示,旅游扶贫已上升到国家扶贫开发战略重要地位,对于如何充分认识,要通过几方面。
—是旅游扶贫空间大。
2014年10月,国家旅游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6部委启动实施了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截止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据初步调查,这些贫困村中有近一半的村庄,地势依山傍水、环境清丽秀美、文化原汁原味,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
经各级旅游部门摸底汇总,全国共有6130个村列入了旅游扶贫试点村,通过发展旅游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脱贫增收。另外,据测算,到2020年,通过发展旅游每年将带动约235万人脱贫,累计将带动约1400万贫困人口脱贫。因此,可以看到旅游扶贫的空间是非常大的。
二是旅游扶贫带动面广。
旅游扶贫,表面上看是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农民脱贫增收。但是,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兴旺”的特点。发展旅游业,可以使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各要素转化成对贫困地区相关产业的整体拉动,带动一个片区经济社会的全面活跃。大量游客的进入,必定直接拉动餐饮、住宿、交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也会使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物流配送业等相关产业得到繁荣和发展。另外,一个村旅游业发展得好,会产生很强的辐射效应。一方面,这个村较强的旅游消费需求,会在周边地区产生为其服务的配套产业,促进周边地区的村民就业、增收。另一方面,这个村庄的游客也会向周边旅游资源相近的地区扩散,在当地形成更大范围的旅游集聚区。
三是旅游扶贫返贫率低。
旅游扶贫是市场化机制的扶贫,因而具有强有力的造血功能。旅游扶贫的根本动力来自于日益扩大的旅游消费求。通过发展旅游,将先发地区的消费能力吸引到贫困地区,利用市场机制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就会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而且会呈现稳增长、不断向好的态势,一般不会出现产业转移、农民返贫的现象。湖南省的张家办、凤凰就是很好的例子,自发展旅游业以来,地方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四是旅游扶贫综合效应强。
传统的抚贫比较注重物质层面的资助和帮扶。旅游扶贫不仅仅带来了经济上的“福利”,更是带来了精神上的“福利”。旅游扶贫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当地交通条件、村容村貌、乡风民俗的改善,提升贫困人口的素质,改变贫困的整体面貌,同时,大量城市的游客到来,把现代生活方式、文明生活习惯、时尚生活理念带到了农村,封闭、保守、愚昧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迅速被瓦解、淘汰。比如在农村,厕所“脏乱差”、随地大小便比较常见。通过旅游扶贫,发展旅游业,会自觉按照游客的需要逐步完善、改进厕所,村民如厕习惯也慢慢得到改观。
吴文学强调,各级旅游主管部门、各个规划设计单位、旅游扶贫试点村要加强沟通、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共同把旅游扶贫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同时,为确保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出成果、见成效,要强化服务沟通、强化实际成效、强化动态跟踪、强化督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