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浏览
武陵源鱼泉贡米基地(资料图)
武陵源菜葛种植基地(资料图)
武陵源茶叶基地(资料图)
近年来,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突出“调优调绿调新”,实现农业“质效”双增。2016年,武陵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000元。
盯紧一个“优”字,调整产品结构
天气晴好,正是农忙时节。这几天,张家界鱼泉贡米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怀富正在谋划今年新一轮的种植计划。2017年,在区“湘米工程”项目支持下,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到4000亩。说起鱼泉贡米,周怀富如数家珍。
2011年,周怀富开始进军规模种粮行业,依托市区农业部门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支持和成功引进农香25等系列优质稻品种,鱼泉贡米绿色种植面积从当初138亩发展到2016年的741亩。
思路决定出路。按过去的传统思路种粮,效益很不好,调整结构势在必行。周怀富将以前的杂交稻品种改为常规优质稻品种,严格按照绿色操作规程种植后,“鱼泉贡米”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获得了2013年青岛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奖和金奖,成功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5年,他整合中湖乡优质稻资源成立张家界鱼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2016年,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近年来,武陵源区按照“立足生态旅游农业资源定产业、围绕龙头建基地、根据需求扩规模”的思路,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农业资源,围绕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走“种养结合、农商旅一体化、互联网+农业”的现代农业生产新路子,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调整产品结构。相继建设以湘阿妹菜葛、天子山剁辣椒、禾田居蔬菜、武陵春茶、天子名萃、常源养殖、中湖杨梅等为骨干的特色产业基地,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还提高了农民收入。
抓住一个“绿”字,调好生产方式
“我当时认定了,随着旅游的发展,旅游市场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绿色食品必将大受欢迎。”5年前,王作军成立了张家界湘阿妹食品有限公司,在武陵源协合乡搞菜葛种植。
亲友们纷纷劝说他,菜葛种植利润微薄,不能冒这个险。王作军顶住了多方面的压力,坚持下来。他认为绿色生产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选择绿色,不会吃亏。
在田间地头经过多年探索,王作军熟练的掌握了菜葛种植技术。种植出来的菜葛通过加工成葛粉,已经成为张家界旅游土特产热销产品。他也成为湖南菜葛种植圈内名人。
近年来,武陵源区加快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强化配套建设,为绿色生产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投入大量资金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采取治理生产生活污水、控制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推进无农残技术生产、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措施,鱼泉贡米、湘阿妹菜葛、天子山剁辣椒、天门红和、武陵春茶等一批绿色食品通过国家认证。同时也提高了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供给的信任度、喜爱度。
突出一个“新”字,调顺产业体系
清明时节,武陵源区的黄家坪、田富、袁家界等茶叶基地,采摘“武陵春茶”的人民忙碌不停。“武陵春茶”生长在平均海拔800米的高山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武陵源区耕地肥力高,土壤中铁、锌、硒等元素含量丰富,年均有雾天气较多,海拔在800米左右的适宜种茶的山地很多。
武陵源头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礼介绍,现在他每天要支付采茶工人6000-12000元工资;加工出的“武陵黄金茶”和“武陵源野生茶”每斤卖到800元,且供不应求;因全区升级交通影响,现在每天只接待1批采茶客人20人左右,卖出茶叶高时达1.5万元。
对于张家界武陵源茶叶产业的发展前景,何礼非常看好。作为茶叶生产商,他将致力把产品做好。作为茶叶品牌运营商,他将致力打造小产区的张家界本土品牌。通过3至5年的努力,实现茶旅融合,带动农民兄弟们共同发展。
长期以来,武陵源农产品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与畜牧业为支撑,产业链延伸与产业升级不足,以初加工产品为主,难形成规模和品牌优势,导致农业投入高、效益低和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近年来,武陵源区做到了对症下药,突出“新”字调顺产业体系。在调顺产业体系的同时,还积极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田园教育、户外运动等新产业,推进生产、加工、运销一体化,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全方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