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6
浏览
应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探索建设专业运营体系和稳定的盈利模式,开发新型旅游服务。
作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折射出国民消费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近年来,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并且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态势,从早期的跟团游到如今风靡的自由行、自驾游、豪华游乃至定制游,新兴旅游业态频出,旅游的概念也不断丰富,对旅游品质和旅游体验的追求成为人们的重要诉求。
新兴旅游业态出现并逐渐风行,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增加的必然结果。人们不再满足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跟团出游,也不再局限于游览传统的景区和景点,旅游的形态更加多元化:周边游、户外露营等活动满足了都市人时间有限又想休闲度假的需求;“处处是景点”的全域性旅游成为有车一族的新风尚;集观光、度假、休闲、娱乐、海上运动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和海岛旅游成为大热项目;中高收入群体规模的壮大使得通用航空、邮轮等传统的高端消费日益普及;更有专门为游客量身打造的旅游定制服务,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出游需求。
旅游业出现的新进展,反映了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结构和消费模式不断升级,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加偏好体现个性特征的商品和服务。尤其是在线旅游平台的推广使得人们的需求得以落地,且成本更低、更便捷。比如专门针对年轻人出行需求,在微信端运营的“白日梦旅行”,精选世界各地的一日旅游产品,保证足够个性化的体验以及周全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年轻游客的欢迎。在“互联网+旅游”的背景下,在线度假租赁、在线旅游租车平台、团购、旅游金融服务等蓬勃发展,扩大了消费群体,催生了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兴起,深化旅游体验,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不断涌现的新兴旅游业态带动了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新投资新供给,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新兴旅游业态与其他业态融合发展,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旅游平台,在原有“旅游+”的基础上拓展为“新旅游+”:传统的住宿餐饮业范围拓宽和形式更加多样;自驾车房车露营的兴起带动了营地产业的发展;户外探险活动的风靡促进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等各类户外用品的热销;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温泉、滨海、山地、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体育运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融合发展,成为旅游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兴旅游业态的蓬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发展重塑了城乡面貌。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我国发展了一批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城镇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也催生了环城市休闲度假带的兴起。在城市内部也逐渐发展起了休闲街区、城市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城市休闲空间得以拓展。
在发展新兴旅游业态中,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都是巨大的蓝海。国家应完善建设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求;社会各方应根据居民收入水平、人口结构和消费升级等发展趋势,创新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探索建设专业运营体系和稳定的盈利模式,优化服务供给,开发新型服务,拓展旅游消费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