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旅游路线 - 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

2015-08-29 00:00 1105 浏览


本报日前刊发了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同志的署名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首次提出和阐发了“旅游+”的概念,在旅游业界引发广泛思考和热议。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作为综合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功能,在推动转型升级、拉动消费、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大胆开拓,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本报即日起开辟专栏,刊发业内外专业人士的文章,对“旅游+”概念进行讨论,期望有助于业界开阔思路、创新理念、推动发展。欢迎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讨论、踊跃来稿。


开明开放开拓


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


作者 ▏国家旅游局局长 李金早


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Gibson)有一句名言:“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我国正在迎来一个“旅游+”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具有日益增长的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在拓展自身发展空间的同时,与相关行业和领域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优化提升相关行业和领域价值。7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以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思路、开拓的精神,积极推进“旅游+”。


一、“旅游+”,是什么?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旅游+”与“互联网+”一样,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之功能。互联网以其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全面深刻地改变世界;而旅游则以其强劲的市场开拓力量、美好生活追求动力及人文交流优势,通过“旅游+”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作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的产业,“旅游+”有以下4个鲜明特征。


“旅游+”是需求拉动、市场推动的“+”。“旅游+”以巨大的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为所“+”各方搭建巨大的供需对接平台。


“旅游+”是创造价值、放大价值的“+”。“旅游+”不是机械的“+”,不是简单的“1+1”,而是有机融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1+1>2”的效果。这种“+”的魅力就在于,能“+”出新的价值、新的惊喜。


“旅游+”是以人为本、全民参与的“+”。“旅游+”是一个可以广泛参与、广泛受益、广泛分享的“+”,而且,“+”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力资本开发、创造力激发的过程。旅游是人本经济,“旅游+”的核心是人的发展,实质是通过人来实现“+”,用“+”来服务人。


“旅游+”是可以充分拓展的“+”。旅游业无边界,“旅游+”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动态性,“+”的对象、内容、方式都不断拓展丰富、多种多样,“+”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社会越进步发展,“旅游+”就越丰富多彩。就此而论,“旅游+”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


二、“旅游+”,“+”什么?

旅游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旅游+”,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一)战略层面:推进旅游+国家重大战略


旅游业具有综合功能带动优势,可以有效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旅游+“五位一体”建设大有作为。在经济建设中,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力量;在政治建设中,红色旅游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建设中,旅游是文化传承保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市场载体和需求动力;在社会建设中,旅游是促就业、惠民生的重要领域,催生新的社会组织形态和生活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旅游是转化生态价值、传播和分享生态文明的美丽产业,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共享的绿色产业。


旅游+“五化”发展战略大有作为。旅游+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发挥旅游对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旅游+新型工业化,有利于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户外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发展工业旅游,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和销售方式新形态;旅游+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新形态;旅游+信息化,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用信息化武装旅游;推进旅游+生态化,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旅游生态化。


发挥旅游+的积极作用,使旅游业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产业、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沿产业、全面依法治国的窗口产业。推进旅游+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战略,发挥旅游在这些重大区域战略中的先行突破、融合融通功能。


(二)重点行业:推进旅游+新的生活方式


从人的需求出发,旅游可以+新生活方式。


推进旅游+研学(教育)。研学旅游或游学在中外都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游学故事和作品,成为中华文化永放光芒的瑰宝。李白、杜甫等文豪的杰作,许多可谓游学之作。经过许多年沉寂之后,游学近年来又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认识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许多学子感受到寓学于游、寓学于乐的甜头,研学旅游在国内蔚然成风,有的还走出国门。研学旅游成为许多青少年假期生活的重要内容。为适应我国研学旅游发展需求,国家旅游局正在开展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建设,为研学旅游提供高水平的场所;成立内地游学联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学旅游活动。下一步要健全研学旅游安全保障机制,提高安全保障水平;推动国际研学旅游交流,会同有关部门规范和引导中小学生赴境外研学旅游,维护出境研学旅游秩序,保障青少年出国出境研学旅游质量和权益。


推进旅游+交通,迎接汽车时代、高铁时代、低空时代。目前,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突破11万公里,列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高速铁路网。我国游客选择自驾游出行的比例已超过70%,庞大的自驾游规模和日益兴起的房车旅游对营地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高铁的开通、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航空条件的改善,极大地便利了游客出行。顺应“旅游+交通”时代需要,国家旅游局着手编制全国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规划和建设标准,促进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协调出台营地住宿登记、安全救援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丝路沿线、长江经济带建设一批自驾车房车营地;依托铁路网,开发高铁旅游、旅游专列和“东方快车”、“新中欧”等铁路旅游产品,开发建设铁路沿线旅游产品。积极发展低空旅游,培育低空旅游目的地和产业链。


推进旅游+休闲度假,形成旅游休闲一体化。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旅游需求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为优化休假安排,更好适应职工和居民休闲旅游需求,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落实带薪休假,要求各地政府制定落实带薪休假的实施细则。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这一系列政策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民众普遍欢迎。为适应我国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和转型升级需求,国家旅游局启动了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开展了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创建工作。下一步将引导社会资本建设一批满足大众化、多样化、多层次休闲度假需求的国民度假地;支持景区和城市发展旅游演艺,丰富旅游者晚间休闲生活;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开发温泉、滑雪、滨海、山地休闲度假产品,加快推动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鼓励城市发展休闲街区、绿道、骑行公园、慢行系统,拓展城市休闲空间。


推进旅游+新型养老。老年旅游是新兴旅游市场。当前我国60岁以上的居民超过1.6亿人,到2020年将超过2亿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旅游需求大幅上升,旅游消费潜力巨大。针对当前老年人旅游产品少,服务不规范,异地医疗费用结算和商业保险不健全等问题,国家旅游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实施全国老年旅游发展纲要,规范老年旅游服务,鼓励开发多层次、多样化老年旅游产品;加大对乡村旅游养老旅游项目支持,鼓励民间资本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合作办非营利性乡村养老机构;推动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合老年旅游需要的商业保险产品。进一步维护好老年人旅游合法权益,解决老年人旅游后顾之忧,激发老年人出游热情。


推进旅游+健康养生。近年来中医药健康旅游方兴未艾,正在成为旅游消费新热点,特别对境外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中医药局密切合作,共同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试点城市和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产品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在业态创新、机制改革、集群发展方面先行先试;规范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完善标准,加强质量监管;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交流合作,让中医药文化通过旅游更有效地走向世界。


推进旅游+购物。旅游商品种类少、品质低、特色不够,一直是我国旅游要素中的一个短板。目前,我国旅游消费构成中旅游购物消费只占24%左右,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40%—70%的比重。为提升旅游购物水平,推进中国旅游商品特色化发展,增强市场吸引力,国家旅游局今年举办了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中国旅游商品大奖赛等,正在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加大旅游商品研发、创意支持力度。下一步,将推进旅游商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新型市场主体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培育龙头旅游商品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传,提出中国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励优质旅游商品进入主要口岸、机场、码头的购物区和城市大型商场超市,支持在线旅游商品销售。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适当增加口岸入境免税店相关工作,扩大境内消费。


(三)热点领域:推进旅游+,实现重点突破


推进旅游+互联网,用信息化武装旅游。互联网正在以人们始料未及的速度改变着旅游组织方式、市场经营模式以及游客的出游方式和消费方式。围绕推动“旅游+互联网”跨产业融合,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采用PPP模式建设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制定了景区电子门票管理导则标准,启动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建设。近期将举办“旅游+互联网”大会,支持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建设;推动在线旅游平台企业发展,形成旅游业新生态圈;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探索,拓宽移动支付在旅游业的应用;会同有关机构发行实名制国民旅游卡,落实法定优惠政策和特惠商户折扣;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制度等政策,营造旅游+互联网良好发展环境。


推进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开展旅游精准扶贫。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乡村旅游扶贫是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渠道。为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挥乡村旅游扶贫的积极作用,我们将开展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推介行动(1000个乡村旅游模范村,1000个乡村旅游模范户、1万个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1万家金牌农家乐);继续开展乡村旅游村官培训,从2014年到2020年计划培训6000名村官;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指导、专业培训、宣传推广、规划帮扶,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整村扶持。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国7017万贫困人口的17%(1200万人),通过旅游实现脱贫。


推进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李克强总理指出“高手在民间,破茧可出蚕”。乡村旅游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特别适合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业。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大批返乡农民工通过参与乡村旅游经营服务实现了发家致富;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和文化、艺术、科技等专业技术人员落户乡村,将自身的专业优势与乡村的资源优势、旅游的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开展创作创业,在全国形成了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国家旅游局今年推出了首批20家全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旅游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各地大力推进旅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建设相应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完成好3年引导和支持百万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旅游业实现自主创业。鼓励文化艺术界、科技界专业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在有条件的旅游地区进行创作创业,使乡村旅游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之地。


推进旅游+外交,形成旅游外交。“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旅游作为增进民间交往,促进民众感情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外交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内外实践表明,旅游外交具有很强的弹性,灵活多样,植根于民众。在双边关系良好时,旅游交往可以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加速器;在双边关系不畅时,旅游交往可以成为改善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在双边尚无正式外交关系时,可以先行开展旅游交往,使民众交往成为国家关系正常化的导航器。过去由于我国的国际旅游市场规模小,使我们很少从大外交的角度审视入出境旅游。现在每年我国近2.5亿人次的入出境市场规模,已成为我们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与世界联系的重要平台,成为新阶段我国对外交往合作的重要抓手。旅游行业要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主动作为、主动发声,自觉服务国家整体外交,努力开创旅游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各地“旅游+”的内容也各有侧重,各有特色,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旅游+”的优先领域重点突破。


三、“旅游+”,为什么?


“旅游+”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推动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为什么要推进“旅游+”?主要基于以下认识:


(一)“旅游+”:时代赋予旅游业的新使命


未来20年乃至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更快更好的黄金期。国际发展规律显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时期。现在一到节假日,许多景区、景点拥挤不堪。这还只是中国大众旅游时代刚刚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升级加快,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和能力都将持续大幅度增长。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出游超过2.5次,旅游市场规模38亿人次;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进入中等收入之列,居民人均年出游将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性消费。我国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迈向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将有明显提升。2050年,我国将成为初步富裕型国家,实现从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到初步富裕型旅游强国的新跨越,我国旅游发展的综合竞争力、旅游文明程度将进一步提升,将实现旅游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品质化。


今天的“旅游+”,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国家整体发展为“旅游+”创造了条件。新常态需要转换创新驱动,需要找到新引擎。旅游+正在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二)旅游:已集聚能量,具备推进“旅游+”的能力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在迎来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新阶段,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从数量增长到质效提升、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的新变化,正在迈向一个社会化、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


“旅游+”是一种能力,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集聚能量,具备推进“旅游+”的能力。


纵观过去35年的发展,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从1984年约2亿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36亿人次,增长了17倍。入境游客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1.28亿人次,增长近71倍。出境旅游从自有统计数据的1998年843万人次,到2014年突破一个亿,增长了10.8倍。旅游业已经从外事接待型的事业,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旅游业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旅游业对相关产业贡献大幅提升。根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的测算,2014年,中国旅游业直接、间接和引致创造的GDP占全国总量的9.4%,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的测算则达到10.2%。[旅游业占GDP总量超过了汽车制造业(5.7%)、银行业(9.0%)和教育业(9.0%),以上均为WTTC数据]。


旅游业成为吸引投资和新要素的热点,成为资本市场热点。旅游企业兼并重组不断,各种资本相互融合协同、旅游投融资模式不断创新,旅游与金融融合不断深化。2014年,全国旅游直接投资7053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国实际完成旅游投资3018亿元,同比增长28%,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6个百分点,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高17个百分点。


(三)“旅游+”: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关于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把旅游看成是孤立的行当,而关于旅游对投资、进出口的拉动作用和国民经济真实贡献的研究甚微,知之甚少,关于旅游对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影响的认识则更为不足。其实,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是消费,而是兼具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功能的新增长点;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增长点。推进“旅游+”,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促五化”,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网络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


以“旅游+扶贫”为例,其影响直接而深远。旅游扶贫既是经济扶贫,又是精神文化扶贫,是通过市场化的机制扶贫,是造血式扶贫,财政投入少、生态环境保护好、扶贫效率高、返贫率低,而且有利于打开贫困地区的封闭状态,有利于提升人口素质和带来开放观念。总之,有益于贫困地区人口的物质和精神“双脱贫”。


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超越地域、超越国界、超越阶层、超越种族、超越信仰、超越文明的巨大力量,加速世界不同人群的交流、融合。


实践证明,旅游可以加快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和统筹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增进理解。而这些交流互动或以消费,或以投资、或以进出口,或以三者并存的途径,以市场的力量,植根于民众之中。“旅游+”发挥着推波助澜的加速作用。


(四)“旅游+”:产业升级的创新空间和主攻方向


“旅游+”,是旅游投资、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新亮点,是拓展旅游发展的新空间,也是产品业态创新的主攻方向,是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是整合资源的纽带。培育旅游大产业,关键是要做好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乡村旅游、农牧旅游、林业旅游、水利旅游、工业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增长点,是“旅游+”的重点领域。


“旅游+”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旅游+”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这些年成功的涉旅企业,其创业传奇大都与“旅游+”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在“全民创业”的大格局中,旅游与相关领域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诞生之初便具有“旅游+”的生动形态。


“旅游+”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态、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我们要把握时代赋予的新机遇、新使命,以开明融合的理念、开放合作的思路、开拓创新的方法,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通过“旅游+”,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让我们拥抱“旅游+”,拥抱美好未来!


解读“旅游+”


作者 ▏石培华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发表署名文章《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近日成为旅游领域热议的话题,广受旅游业界的积极评价。这表明,正如李局长所言,我国正在迎来一个“旅游+”的新时代。但也有观点认为“旅游+”不是一场革命,不能与“互联网+”同日而语,认为“旅游+”影响的仅仅是消费。笔者认为,冷思考是必要的,也是合理和客观的,但也要更全面深刻分析,防止对“旅游+”浅读、偏读和误读。


“旅游+”能否带来深刻的变革?能否放到与“互联网+”同样的高度来全面认识?


从表面来看,很多人会认为“旅游+”不可能放到与“互联网+”同样的高度来讨论。互联网才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变革,因为互联网无处不在,成为这个时代的技术特征和动力源泉。因此,有观点认为“旅游+”仅仅会带来消费的变革,不带来经济和社会变革。这种观点低估了旅游的力量和巨大的综合功能。长期以来,我们关于旅游的认识经常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对旅游的综合功能更多停留在经济和就业等方面,对旅游带来的深远影响认识不足。实际上,互联网以其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全面深刻地改变世界;旅游则以其强劲的市场力量,以根植于民众的人文交流优势,以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强大动力,通过“旅游+”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旅游带来了人群之间、民族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直接交流互动融合,已成为一种超越地域、超越国界、超越阶层、超越种族、超越宗教信仰、超越不同文明的巨大力量,加速世界不同人群的交流融合。


有些人之所以低估旅游的力量,因为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乃至政治的影响经常是润物细无声的。如果说,“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如浪潮,“旅游+”带来的影响则润物细无声,点点滴滴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之中,从而深远地影响世界。“旅游+”将产生新的经济形态、新的业态组织模式,并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旅游+”将“+”出新的的生活形态,形成新型的研学、养老、休闲和健身等模式;旅游带来一个大流动的社会,催生新的社会组织形态。旅游的功能是综合性的,将会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在“五位一体”建设、“五化”统筹发展中,旅游业可以发挥巨大的市场力量,有很强拉动能力、渗透能力、融合能力和整合能力,具有催化、优化、集成、放大作用,具有“搭建平台、构建渠道、促进共享、提升价值、提升效率”等综合功能。


随着旅游发展进入大众化、常态化、国际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巨大市场力量,充分利用活跃市场机制推进,为“+”各方搭建巨大的供需对接平台,拥有不竭的内在需求动力。在嫁接后会焕发勃勃生机,将在“+”中实现自我发展、不断持续放大、实现有机生长。不断创造价值、放大价值的“+”,不断发生化学反应,“+”出新的价值、新的惊喜,产生“1+1>2”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旅游“+”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力资本开发、创造力激发的过程。“旅游+”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发展,实质是通过人来实现“+”,又通过“+”更好地服务人。


跨界融合是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提出“旅游+”,可以说是“互联网+”思维在一个行业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是时代特征的具体产业体现,是时代语言的行业表达。提出“旅游+”,不但丝毫不影响“互联网+”的国家战略地位,如果我们每个行业、产业和领域,都能主动采取这种“+”的开明理念和开放思维,就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更好地实现融合发展。


经过35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已经具有巨大的能量和越来越综合的功能。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可以推进各自的“+”,这是在跨界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在“互联网+”的时代语境下,对每个产业与其他产业和领域融合发展的概括总结。但在各种产业和领域中,应该说除了互联网,“旅游+”效应是最直观、最丰富、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

提出推进“旅游+”的现实意义何在?


“旅游+”不是简单制造了一个名词,对“旅游+”的认识和理解,不能简单化、概念化、表面化。


提出“旅游+”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是对旅游发展新实践的理论总结,体现了对旅游业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和深度,使我们对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认识更加简洁、更加直接、更加明晰。这是重要的理论贡献,也更是实践工作的方法创新,有很强的实践引领价值。“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主体和主导的“+”,“旅游+”的本质实际是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的旅游化。


从融合发展到“旅游+”,是旅游主体意识、主动作为、主导作用的升华,也充分体现旅游系统的行业自信、产业自信、事业自信之上的理论自信,是对大旅游的自信表达。这种自信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也对推进“互联网+”思维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旅游+”是一个实践指向性很强、行动引领性很强的创新。“旅游+”打开一扇窗,让我们认识旅游外的世界;“旅游+”打开一扇门,让我们找到旅游拓展创新的空间;“旅游+”打开一把锁,让我们打开禁锢的观念和体制机制;“旅游+”打开一片天,让我们更清晰地找到旅游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旅游+”是一个战略性、方向性、引领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命题。更重要的不是学术争论,尽管这也很重要,更重要、更期待的是引起各主体参与的实践和行动。


“旅游+”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创新空间和主攻方向,是旅游投资、旅游消费的新热点、新亮点,是拓展旅游发展的新空间,是产品业态创新的主攻方向,是旅游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是整合资源的纽带。培育旅游大产业,关键是要做好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乡村旅游、农牧旅游、水利旅游、工业旅游、林业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健康旅游、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等,是“旅游+”的重点领域。“旅游+”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旅游+”催生新的经济形态,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成功的涉旅企业,其创业传奇大都与“旅游+”有关。“旅游+”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日益深远影响,迎接一个新时代到来。


“+”就是跨界,就需变革,“旅游+”,往往是管理体制的空白点、是矛盾纠结的交织点,也是各种经营机制创新的突破点,更是推进深化改革的攻坚点。推进“旅游+”,还可倒逼改革开放深化,带来潜力无穷的产品、致力创新的精神、开放共享的态度。


推进“旅游+”是否已经具备现实基础?是否已经到了推进“旅游+”的时候?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正在迎来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大跨越的新阶段。随着旅游业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大,综合功能和渗透力、引领力越来越强,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从利用相关资源的“+旅游”时代,跨越到以旅游为主导引领的“旅游+”新时代。我国旅游业已经集聚能量,具备推进“旅游+”的能力。应充分发挥旅游在要素配置中的催化、孵化、放大、集成作用,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放大和整合作用,为相关领域发展对接强劲的市场需求,提升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态、新业务、新模式,构建新的发展生态。


同时,“旅游+”是时代赋予旅游业的新使命,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整体发展为“旅游+”创造了外部需求和条件。新常态需要转换创新驱动、新范式,新常态需要找到新引擎,促进新生态发育,鼓励新业态。“旅游+”可以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旅游不断深度融合于“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建设,提升全社会创新力和生产力。未来20年乃至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更好更快的黄金期。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旅游就进入大众化日常性普遍消费阶段。我国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正处于旅游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的时期。


由于没有建立一个能真正全面统计和核算评估旅游业综合贡献的完整的统计体系和调查方法,实际上我们对旅游业贡献的测算一直是低估的。影响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准确测算,最大的实际上是旅游总人数这个母数据。研究发现,国内旅游者人数统计数字与我国交通客运量等宏观数据严重不匹配。2013年我国客运总量为212.2亿人,34.892亿人次旅游者仅占客运总量的16.44%。我们采取旅游卫星账户方法,以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各年度统计公报、旅游抽样调查、统计年鉴为基础,测算了我国旅游业对GDP直接贡献和综合贡献,对就业的贡献。主要测算结果为:(1)2013、2014两年旅游产业对GDP直接贡献均超过7%,对GDP综合贡献均超过10%。(2)旅游产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000亿元,对GDP增长拉动点数1%左右,对GDP增长率贡献超过10%。(3)交通运输、住宿、旅游购物、餐饮对旅游业增加值贡献近90%。(4)2012年旅游产业综合带动就业人员超过6000万人,2013年接近7000万人,分别占当年总就业人员比例为8.07%、9.00%。


“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我们需要把握时代赋予的新机遇、新使命,实际上,“旅游+”已经成为一个现实存在,“旅游+”正在充分利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建设成就而不断拓展丰富。社会越发展,“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就越丰富。“旅游+”有开放性、动态性,“+”的对象、内容、方式都不断拓展丰富,“旅游+”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旅游+”已不是一个停留在字面上的概念,“旅游+”正在汇成一股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推动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要真正推进“旅游+”,要以开明包容的态度,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要有“羊毛出在猪身上”、“种豆得瓜”的开明观念。让我们共同做好这个“+”号,“+”出广阔前景、“+”出美好生活、“+”出世界旅游强国梦,共同开创出中国“旅游+”新时代。


分享:
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免费获取定制行程
  • 15174421088 微信同号
  • 13307448811 微信同号
  • 825210@qq.com
热门内容
  • 张家界旅游路线 - 【精华】到张家界旅游攻略亲身体验经历分享——实用自己玩攻略(图文)本人上个月去张家界旅行攻略指南
    如果能抽出5分钟耐心看完我这篇张家界自由行旅游攻略文章,一定会让你在张家界旅行途中少走弯路,亲身体验、良心推荐!?来,敲黑板了:张家界的景点早就正常开放了,疫情对张家界没什么影响,景区凭绿码通行,而且为复苏旅游业,(现在跨省游已经开通了!)张家界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性支持和经济上的补贴。?疫情好转,普天同庆,国泰民安,现在大家都
  • 张家界旅游路线 - 张家界游玩费用,张家界游玩几天比较好,张家界旅游详细攻略
    张家界游玩费用,张家界游玩几天比较好,张家界旅游详细攻略,找导游,看网贴张家界旅游的话,张家界当地靠谱导游是怎么收费,张家界当地知名导游报价是多少,张家界当地找旅游导游价钱怎么样,张家界当地导游工资会有多少张家界和凤凰古城自由行该怎么玩?张家界旅游论坛攻略看完即懂,驴友的旅游体验分享. 张家界口碑好的自由行导游,让你的张家界和凤凰古城自由
  • 张家界旅游路线 - 去张家界旅游攻略,怎么安排省心又省钱?张家界5天的旅游体验分享
    如果能抽出3分钟耐心看完我这篇文章,一定会让你在张家界旅游途中少走弯路,亲身体验、良心推荐!我去过张家界几次,春夏秋冬的景色都很美。前不久去张家界玩了5天,时间比较充裕,所以把张家界必玩景点:国家森林公园、金鞭溪、袁家界、天子山、杨家界、十里画廊,天门山,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凤凰古城!都玩遍了.惊喜的是我们每人才花费才800多元,太超值了,【
  • 张家界旅游路线 - 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张家界旅游必去景区推荐大全
    张家界的风景秀丽而幽静,这里的山巧夺天工、奇峰耸立,让到过这里的人流连忘返一、张家界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张家界旅游必去景区推荐:1.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其实是同一片景区,同一张门票,只是叫法不一样。2.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处处古树参天,藤蔓缠绕。景区分为天门洞、中线、东线和西线景区等几个
  • 张家界旅游路线 - 张家界旅游攻略与费用 张家界旅游攻略和花费
    张家界旅游必备攻略张家界的夏天真的很值得去玩!有没有最近打算去张家界旅游的小伙伴给大家整理了一份8-10月的张家界出游攻略肯定能帮得上大家哦出发前必看!进入张家界疫情防控政策发布时间: 2022年8月4日12时一、近7天以来,有高风险区旅居史者,实施7天集中隔离,在第1、2、3、5、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二、近7天以来,有中风险区旅居史者,实施7天居家隔离,在第
  • 张家界旅游路线 - 不想去游客扎堆的地方?那就去张家界吧!内含四天三晚旅行攻略!
    现在网上关于张家界的旅游攻略大部分都已经过时。有的人出发时查了很多攻略,结果到了张家界还是一头雾水。鉴于此,以本喵近期张家界旅游的经历总结出这篇【全新张家界旅游攻略】,提供给各位。如果你能抽出3分钟看完这篇攻略——那所有问题都OK了。很多人问现在去张家界旅游景区优惠力度很大是真的吗?是真的,我们这次去张家界就享受了很大的优惠。因为为了
  • 张家界旅游路线 - 一家人打算下月去张家界玩,4天线路怎么安排比较好?长沙报团去张家界旅游方便吗?~求去过的朋友分享一下去张家界在长沙跟团攻略!~
    刚结束张家界的三天之旅,玩的太开心了。形容张家界真是一两句话说不完:梦境一般的张家界,尤其是对长期工作,压力非常大的,生长在繁华城市的孩子们,总是向往着美丽的大自然,心旷神怡。上周邀了闺蜜几个朋友一起就去了张家界,因为我以前同事是张家界的,本来是让她带我们玩的,无奈同事工作太忙了,她给我介绍了位她们当地做自由行很专业的土家人阿妹张
  • 张家界旅游路线 - 三下锅
        “三下锅”,算得上是土家最平常而又最富盛名的一道菜。相传明代嘉靖年间,朝廷征调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线抗倭,恰好赶上年关,为不误军机,土司王下令提前—天过年,于是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煮,叫吃“合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主要食材也演变为肥肠、猪肚、牛肚、羊肚、猪蹄或核桃肉(猪头肉)等选其中二、三样或多样。三下锅的吃法也有干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