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9
浏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享”是改革发展的最好“注脚”。
回眸5年慈利民生发展,一幅幅温暖如春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里有惠泽20.6万名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有里程突破565.6公里的农村公路,有投资1.25亿元的人民医院妇儿中心大楼正式奠基开工,有集体育锻炼、文化熏陶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会客厅”,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红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慈利县在抓实经济工作的同时,把脱贫、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每年用于民生建设的投入,占财政公共支出的68%以上。
精准扶贫,拔掉“穷根子”
历史会记住这一串串闪光的数字:
2014年以来,县级层面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亿元,整合涉农资金2.7亿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530个。
每年组织引导约1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近3亿元。
通过加大“雨露计划”培训力度,5年培训转移贫困家庭“两后生”1000人,直接带动近5000人脱贫。
实行保障兜底脱贫,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今年达到285元/月/人,实现了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融合”。
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等专项资金1.2亿元,2016年安排2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带动0.92万人脱贫。
……
“我们一家人专程来这儿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农家美食,很开心。”来自广东的王先生一家对禾田居山谷赞不绝口。
2014年底,三官寺土家族乡罗潭村确定为“省级重点贫困村”,贫困户67户253人,人均纯收入仅2140元。2015年以来,该村依托张家界大峡谷景区和秀美的山水资源、深厚的土家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大力开展旅游精准扶贫,走出了一条发展旅游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罗潭模式”。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6580元,贫困户递减到3户7人,贫困发生率由31.94%降至0.88%,提前一年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目标,被评为“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
近年来,该县创新培育富有慈利特色的旅游精准扶贫“四种模式”(景区辐射模式、休闲体验模式、节会赛事模式和新兴业态模式),鼓励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农家乐、生态农庄,推介拓展苗市黄花溪、美丽南山等15条精品户外旅游线路,每年吸引省内外户外爱好者120万人次来慈休闲体验,带动贫困户享受旅游红利。慈利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得到省委副书记乌兰的高度肯定,该县被评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旅游扶贫只是慈利创新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等发展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先后66次研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县级领导率先垂范、联村扶贫,形成了高位推进、持续发力的良好态势。
县乡村三级层层立下军令状、挂起作战图,构建了三级书记抓扶贫的生动局面。各部门积极承担行业扶贫职责,资金项目进一步聚焦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推进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就业扶贫等,不断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五年来,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亿元,10029名党员干部与3万户贫困对象“结穷亲”,省市县乡派出工作队深入204个贫困村开展驻村结对帮扶,实现“两个全覆盖”。
短短5年,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2.53万人下降到2016年的4.86万人,减少贫困人口7.67万人,真正把扶贫工作扶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
教育为本,武装“脑瓜子”
科普室里,新添置的课桌上有各式各样的航模飞机、轮船模型;图书室里,新上架的各类书籍一应俱全;教室里,孩子们正通过远程教育,学习名师音乐课程……以上的场景,不再只出现在县城的各个校园里,而是慈利县江垭镇中心完小真实的场景。
为破除“上学难”、城区“入园难”“大班额”诸多问题形成的教育发展“瓶颈”,2013年以来,慈利教育累计投入20多亿元,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合格学校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及其他项目工程,打出系列“组合拳”,补齐教育发展“短板”。
投资4.5亿元,新建金慈实验小学、慈利四中、县职教中心,合并慈利四中与慈利六中,扩大城区学校办学规模。完成全县各高中、职中学校2.2亿元的化债工作,确保各高中阶段学校甩下包袱,静心办学,轻装前行。
投资7380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改造学校95所,改扩建校舍面积65300平方米,提质升级乡镇中小学基础设施。
投资3100万元建立农村远程教育网络。2016年起,按照“五有”标准,慈利县融资4.1亿元,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33所学校234个工程项目。
截至2016年,全县先后建成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65所,所有乡镇中学、农村较大型学校均达省定合格学校标准。2017年春季开学,全县在园幼儿18575名,比2016年秋季净增208名;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59%,高中阶段巩固率达99.11%。这些,都是对慈利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最有力的诠释。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教育兴则百业兴,慈利教育事业全力以赴扛起立德树人的重任,从“基本公平”走向了优质均衡,为慈利下一个征程孕育朝气蓬勃的希望。
优化医疗,强健“身板子”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卫生惠民像涓涓细流润泽群众心田。2017年,慈利县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防治和卫生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医疗技术不断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全面提高。
新农合DRGs付费制度的改革,促使医院时刻把成本和质量放在首位,不断规范医疗行为,提升管理服务和技术水平。
五年来,慈利县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达3.07亿元,基建投资项目51个。农民参合55.17万人,筹资总额2.09亿元,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3%,高危住院率10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7.7‰以内,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20/10万以内,无一例甲类传染病报告。
目前,全县二级以下公立医疗机构参保率达100%,医疗风险社会分担机制基本建立。全面执行和完善参合农民乡镇住院基本医疗费用全报销制度,新农合统筹地区政策范围内补偿率达75%,住院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先心病、白血病等32种大病纳入重大疾病救治保障范围,并将补助比例提高到80%以上。全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40元,12大类43小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现常态化,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90%,预防接种率达95%以上。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儿童、孕产妇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中医健康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开展,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和服务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老了,最怕的就是生病,现在住院看病不用为钱发愁了,费用还能报销一大半,生活越来越顺心了!”家住金岩土家族乡的向桂香老人笑逐颜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