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浏览 张家界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民族聚居区,全市160万总人口人中,仅土家族就有达120多万。初次与张家界人接触的人都有同感:张家界人特别爱讲“客套话”。说到“客套话”,现代人马上会把它和“虚伪”、“套近乎”等字眼儿联系到一起。其实,张家界人爱讲“客套话”与 “虚伪”、“套近乎”毫无关联。提到张家界人讲 “客套话”,就不得不牵出一段辛酸的古庸国血泪史。
庸国是我国上古时期的泱泱大国,根据《史记》、《山海经》等相关史料记载来看庸国之宗庙在大庸崇山(今张家界市城西南)。相传上古时期三皇之一“燧人氏”(史上又称祝融)是崇山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燧人氏发明 “钻木取火”,让人们从此吃上了熟食,火的发明不仅使远古人类远离了野兽的侵扰,而且使大大减少了人们生病的机会,因此燧人氏被后世尊为“火神”。由于,燧人氏领导的崇山部落联盟率先使用火,所以很快发展成为南方有名的强邦。祝融部落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断地兼并融合了许多周边的氏族部落与他们结成了部落联盟,祝融被尊为共主。为了进一步巩固其统治地位,祝融帝根据当时的特殊婚俗将其侧室所生的八子分别下嫁并入主其部落联盟内部的八大部落,这八大部落后来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南蛮的主体。《史记》记载: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尧帝时期,尧将正室所生二女娥皇、女英嫁予舜,旋即又将部落联盟首领职位禅让于舜。依据当时婚嫁习俗:侧室所生无论男女一律远嫁外族,当时天资聪明、胆识过人的尧帝侧室生子驩兜不仅无法继承帝位,而且还逼迫远嫁南方崇山的祝融部落联盟。驩兜嫁到崇山的祝融部落联盟后,因智勇过人,很快获得各部落酋长的一致推举担任部落联盟首领。因对舜帝继任中原黄帝部落联盟首领一事不满,公元前2070年前后(详见笔者2010年3月发表的《解密古庸国》一文),驩兜在崇山以“祝融”部落名称为国名,建立了大庸国(祝即大,庸通融)。古庸国人即今土家人的祖先,因驩兜立国开创了土家族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故驩兜被后世尊为土家族的祖先。根据《尚书》“舜帝三十而征庸”的记载,驩兜立国后触怒了当时中原的黄帝部落联盟首领舜,舜于是发动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伐庸之战。大庸国在统黄帝部落征战的过程中,恰逢以蚩尤为首的黄河流域的三苗部落被炎帝和黄帝的联军打败,拥有先进金属铸造技术的苗人在战败后开始了向南方迁徙。在苗人南迁过程中三苗部落的一支在今张家界地区与古庸国融合,同时将当时最先进的冶金技术带到了大庸国。冶金技术的传入,被大庸国人迅速运用到了战争中,并逐步开拓疆土,黄帝部落历经数战无果,不得不承认其的南方强国地位。历经夏商两朝,大庸始终是南方最强大的帝国。以致商朝末年,周武王欲伐纣都不得不事先征得庸国支持,商周牧野之战武王亲率周军2万,以庸人5万作先锋,另率蜀、羌、髳、微、(纟卢)、彭、濮等国军队。武王以庸军为其先锋和主力这点足以证明当时的庸国军力国力是何等强盛。
西周末年,以武立国的庸国由于人口增殖缓慢、地处广大不宜耕种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国力日渐衰弱。而昔日同属八蛮的祝融部族的旧部芈氏部落(因其祖居梅山地区,而芈、梅谐音,故又称梅山蛮)却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他们逐步走出梅山逐流择居,一路向东边和北边的湖区和平原挺进,并直插汉水流域,开拓江汉平原,以江滨的鄞(今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为都建立起了强大的国家—楚国。楚国的强大使它开始频频挑战昔日宗主国庸国的权威,并一度会盟南方诸蛮自立为诸蛮之首要求南蛮各部定期向楚王纳贡賨赋,庸王及诸蛮均对此忍无可忍而又无可奈何。楚国欲称霸中原必先称霸南方诸蛮,而庸国则是其眼前的第一道障碍。当时,庸国及其大小属国统治着长江以南澧水流域、沅水流域、秀水流域的大部以及江北的鄂西南等广大地区仍为群蛮共主。而起源于白河、郧县一带,以汉水上游地区为中心,统治着竹山、房县等鄂西北及陕南地区的糜国为当时活跃于陕、鄂、湘、川边区的濮人的宗主国。庸、糜两国均对楚国的骄奢*****痛恨已久曾多次密谋共同灭楚,而苦无良机。公元前611年,楚历经三年大旱,国内民怨四起,政局动荡不安,戎族乘机争夺其西南和东南领土,相继占领阜山、阳丘等地。庸糜两国认为时机已到,将行天道以灭楚,为示诚意庸王将皇子子羽遣往糜国以表决心。是年8月,庸率群蛮,糜领百濮聚于选(今湖北枝江)将伐楚。楚庄王秘密遣使节联合秦、巴两国从背面奇袭庸糜联军,楚军主力趁机却南下直扑澧水流域的庸国都城,庸都军民虽誓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庸国灭亡。庸国灭亡后,庸糜联军群龙无首,军心涣散。不久,糜人降楚,庸王子子羽见家国尽失痛心疾首,不忍受辱于汉水上游的堵水之滨(今湖北省竹山县境内)引剑自刎。上世纪竹山县境内的田家坝镇出土的古庸国铜戈就是这一史实的最好佐证。(铜戈上“庸王子凡之子羽戈”字样清晰可辨。),庸人习惯在地理方位上称南北为“上下”,故史家称这一时期的庸国为“下庸”。下庸国自公元前22世纪晚期建国至前611年灭亡,享国约1500年左右。公元前613年,楚国为巩固其统治,对庸、糜两国人民施行了异地殖民的政策。糜人被迫迁离堵水流域来到环洞庭湖一带建立了由楚皇室贵族控制的楚属糜国,而古庸人被迫迁离澧水流域来到堵水流域建立了由楚皇室贵族控制的楚属庸国。楚属庸国因都城在北方的堵水之滨,故史上称之为“上庸国”。远离故土的庸人,从南方迁到北方,十分思念故乡下庸国,于是将上庸的堵水命名为庸水,并将商用国境内许多与下庸国相似的山川河流都起上下庸国的名字,于是便出现了众多让史学家都啧啧称奇的“南北同名”现象。
公元前226年(秦王zheng二十一年)秦将王贲率军进攻楚国北部,开道击魏,揭开了攻灭楚国的序幕。这年,秦王zheng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灭掉了楚国。因与楚人有灭国之仇,在秦灭楚的战争中,庸人主动担任了先锋的角色。楚亡后,秦念庸人灭楚有功,特许返回故土。这样,庸人在离开故土387年之后,又开始了史上第二次迁徙,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今湖南张家界地区。
庸人史上的两次民族大迁徙,使庸人饱受了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之苦。客居他乡的庸人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始终盼望着能有朝一日回到自己的故乡。“逢客套话,庸人何日返桑梓;乡音难觅,故国千里梦难圆。”庸人长期客居他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便养成了“逢客套话觅乡音”的习惯,这就是张家界人爱“讲客套话”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