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5
浏览
中新网4月14日电 香港《大公报》14日刊文称,一个“大众旅游时代”正在加速成型,旅游消费逐渐成为中国老百姓的常态化生活方式。对全世界来说,内地旅客是“财神爷”,与内地仅一河之隔的香港,没有理由错失国家“大众旅游”良机。要与世界各地竞争,香港该怎么做?
国际评级组织“穆迪”最近下调中国的评级展望,不少外媒也在揣测,欧美经济不景气会否影响中国的旅游业。中国旅游业是否如外媒所评价将会荆棘满途?
旅游消费成国民常态
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首超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020年,这两个数字预计将分别超过60亿人次及5.5万亿元。近年,虽然入境游未如出境游般火爆,但国家旅游研究院1月18日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入境游近3年来首次出现正增长。2015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1.33亿人次,同比增长4%;入境游外汇收入1175.7亿美元,同比增长0.6%。
该文章称,在不久前结束的两会上,“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赫然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而较早之前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个“大众旅游时代”正在加速成型,旅游消费逐渐成为老百姓的常态化生活方式。
毫无疑问,旅游业在国家GDP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15年,拉动国家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4%,而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亦已超过50.5%,首次占据“半壁江山”。
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亦达42.4%,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准是50%;若国家把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例提升到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水准,就可以创造近7000万个就业岗位。
由此可见,国家要在2020年建立全面小康社会,解决1亿农民的就业问题,旅游业不失为一个突破口。
国家旅游业正迎来转型升级。从景区景点旅游到全领域多元化旅游,从“走马观花”到休闲、体验式旅游,再到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行、老年旅游等多种模式,一个“个性化”的旅游时代正在降临。
2015年40亿人次的国内游客中,有高达32亿人次为自由行旅客;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亦有2/3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自由行已成内地同胞主要旅行方式。另一方面,正值国家大力吹谷“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模式,传统旅游与互联网、大数据的结合将会日益紧密,进一步加速国家在线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国家经济正进行变革,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国内旅游业前景尤为可观。在整个转型升级过程中,经济政策改革核心之一,是以创新驱动和促进供给侧策略改革,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
从市场角度来看,市场需要提升品质,不断推陈出新,提供更符合买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对旅游业来说,这是变革,也是机遇。
对全世界来说,内地旅客是“财神爷”,尽管有部分内地旅客有不文明行为,但在商言商,全世界都设法吸引他们。
一般而言,美国游客的购物费用与餐饮、住宿费用之比为1:1:1,而内地游客则是5:1:1,走到哪儿都是“买买买”。目前,内地正尝试在平衡供需的原则下,研究把内地游客的出境“买买买”行为“转化”一部分到国内市场,以拉动内需,为GDP做贡献。
不能错失旅业良机
与内地仅一河之隔的香港,没有理由错失国家“大众旅游”良机,因为旅游业可是香港的支柱产业。目前,香港旅游业占GDP 5%,旅游从业人员约占总就业人数7%,且相关和衍生行业对整体就业市场影响很大。当然香港不应盲目追求“量”,要同时考虑香港的承受和接待能力。
若要与世界各地竞争,香港首要做的还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内地游客提供更多便利,除了加强一流的“购物、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之外,还要提供“休闲、艺术、文化”等体验旅游服务,以迎合内地旅客越趋“个性化旅游”的需求。
其次,要提供内地非常普及的移动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阿里pay、QQ钱包、百度钱包等支付方式;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用心服务”,要做“好客之都”。“彬彬有礼、热情周到、温暖的微笑”应该是香港服务业的标志。某种意义上讲,“灿烂的笑容+贴心的服务+优质的体验=旅游业命运共同体”。
灿烂的笑容是门面,贴心的服务铸造口碑。香港旅游业者,大家不妨思考如何在“大众旅游时代”际遇前,逐步积累深厚家底,迎接正在到来的新时代。(朱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