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
浏览
砥砺奋进的五年
——芙蓉国里尽朝晖·张家界篇
绝版风景,独领风骚。张家界,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地、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区,这6张烫金名片是张家界向世界展示的“锦绣潇湘”风采。
近5年来,张家界市先后实施“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旅游业态不断创新,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中充分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如今,张家界正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新的形象,朝着“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的目标迈进。
张家界,逐梦山水舞蹁跹
6月16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子山风景区。(资料照片) 熊宗喜 摄
2016年3月31日,城市滨水环线。(资料照片) 张雪琴 摄
本版制图/李雅文
年接待游客从3590万人次到6143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从215万人次到447万人次,年旅游收入从208亿元到443亿元;先后获评全国20大最受关注旅游城市、中国十佳最干净城市、国内最佳自驾游目的地、国内最佳旅游景区、中国十佳空气品质城市……
近5年来,拥有世界级绝版山水的张家界市,逐梦山水收获连连,惊喜不断。
在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过程中,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对张家界寄予厚望:“张家界要站位更高,工作更实,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立足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这一坐标,在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中发挥好龙头作用。”
重托在肩,使命光荣。
这是一张蓝图干到底,实现“旅游胜地梦,全面小康梦”的必由之路。在全域旅游建设中,张家界擎起大旗,实施“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以“11567”思路,加快绘就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张家界样本”。
对标提质——
优化产品,景城一体,打造全域旅游新业态
2016年8月,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以创造10项“世界之最”面世,让张家界再次惊艳世界。“每日最高接待量达2万多人次。”大峡谷景区负责人罗克文介绍,到今年8月玻璃桥运营一周年,景区接待游客395万人次,较2015年接待量足足增加了3倍。
这是张家界市对标提质、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的一个经典例子。
作为国家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湖南开放窗口、迎宾客厅、美丽名片和旅游龙头,张家界三千峰林绝版称雄,八百秀水灿若明珠,文化遗产熠熠生辉。业界评价,一个城区,坐拥两个5A级景区,旅游资源富集性、独特性、层次性突出,“张家界独一无二”。
虽名满天下,但张家界市铿锵前行的步伐从未停歇。
“勇于担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力争在全国、全省全域旅游发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张家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虢正贵表示,以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为坐标,以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国内著名同类旅游城市为对标,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推进景城一体,率先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全域旅游建设,布局是关键,产品是支撑。
为此,张家界市通过不断完善旅游产品、产业等“5大体系”,走好全空间布局、全链条完善等“6条路径”,做好旅游产品供给、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建设等“7个示范”,精准发力,发挥龙头作用。
如今,张家界市以“三星拱月、月照三星”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双核三级多点”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构建点面结合、错位发展、梯次打造的全域旅游发展新业态、新格局。
秋日里慢行张家界,可体验以山、水、红色、宗教、民俗为主的“五彩缤纷”多样化旅游产品,300多个景区景点星罗密布,景城之间、景区之间车程均不超过1小时。
近5年,为建设与世界级旅游资源相匹配的城市,张家界市以打造“五城一体”国际旅游精品城市为目标,相继完成了“三化三改”“四路两桥”、滨水环线等项目,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交通畅达快捷,旅游承载与服务能力大幅增强。
从事旅游工作20年的杨波坦言,通过系列对标提质,如今的张家界市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城一体新业态已成为建设全域旅游的重要“风向标”。
创新开放——
激发活力,品牌营销,提升旅游国际竞争力
2015年2月9日,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第一次党代会召开,标志着“区局合一”正式完成。此前,管理体制不顺,是困扰张家界旅游发展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创新体制机制,是张家界激活旅游发展活力的“法宝”。
组建张家界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委员会,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8个部门增设旅游发展科,天门山旅游文化先导区、张家界大峡谷国际旅游经济区和西线生态红色旅游经济区先后成立,25个旅游乡镇设立旅游综合办公室,75个旅游村设立旅游专干,形成了“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大旅游格局。
全国第一家检察院服务旅游发展工作室、全省第一家旅游警察支队、全国首创旅游速裁APP……张家界还从建立健全旅游综合执法体制发力,吃“螃蟹”、动真格,创新全域旅游监管“张家界模式”,创下数个第一。
创新,是张家界市旅游营销的灵魂。
今年6月至8月,“民俗文化月”期间,张家界市开全国旅游营销先河,试水“旅游+直播”,网络点击量突破1亿人次。
在旅游界,张家界市一直以“活跃不安分”著称。过去5年,千人茅古斯、翼装飞行、黄龙音乐季等创意活动营销“花样百出”,一次次吸引着世人的注意力,提升旅游国际美誉度。
“引领全省和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增强旅游国际竞争力。”张家界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刘革安介绍,创意活动营销只是张家界创新品牌营销方式之一,还有资源创新、传播创新等,其目的是发挥品牌带动和辐射效应。
众所周知,“长沙-张家界-凤凰”是我省旅游黄金线路和经典之作,过往游客日均在5万人次以上,如同一根扁担,张家界市在中间挑起,发挥了关键作用。
每年,张家界用于营销奖励的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将国内市场分为东、西、南、北、中5大营销区,营销小分队遍布293个地级以上城市;对国际市场,开通“落地签”,巩固韩国市场,拓展东南亚市场,挺进欧美市场。
如今,“国际范”越来越足的张家界,入境游客接待量年均增幅超过20%,2016年达到447万人次。
跨界融合——
旅游带动,共建共享,引领经济社会大发展
时近中秋,在巍巍天门山下大峡谷里,尽管凉意渐浓,但每晚都会上演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场场爆满。
在张家界市,以《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和《魅力湘西》为代表的旅游演艺已成为一道“延伸的美景”,成为“旅游+文化”融合的典范,其产业增加值在当地GDP中的占比已超过8%,在全省仅次于长沙,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纵观张家界旅游立市近30年,先后经历景区开发、产品丰富、提振恢复、提质转型、全域旅游阶段,始终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旅游带动贯穿始终。尤其是过去5年,打造湖南新的增长极和全域旅游龙头,加快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迈进。
5年来,张家界“旅游+”跨界融合精彩不断。
当旅游邂逅现代农业,释放出乡野原始的魅力,蔬菜、茶叶、茅岩莓等生态产业蓬勃兴起;当旅游遇上新型工业,旅游商品、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纷纷进驻,“张家界礼物”系列旅游产品已达50多种;当旅游与康体养生碰撞,体育探险、温泉疗养、养老度假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以2016年为例,张家界市旅游业实现增加值259.91亿元,占全市GDP52.17%,旅游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34%、占总税收43%;旅游就业21.42万人,占全市总就业人数26.83%。
旅游飞速发展,带动经济高速增长,旅游业成为助推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加速器”。
“吃上‘旅游饭’,脱了贫,摘了帽。”武陵源区协和乡杨家坪村村民王作定说,他把土地流转给村里的旅游项目,自己又在基地务工,年终还享有村集体分红,去年收入超过2万元。去年,张家界市共有21505名贫困群众靠旅游带动脱贫,旅游对扶贫脱贫贡献率达到39.45%。
过去几年,武陵源区以“景点带动”旅游扶贫方式,让群众共享旅游发展红利。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宣布武陵源区整区脱贫摘帽,成为全省率先整区脱贫的两个区之一。
溇澧汤汤,天门巍巍。未来,张家界将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以“追”的意识、“逮”的气魄和“拼”的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胜地而努力奋斗。
湖南第二大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
2016年8月12日,蓝天白云下的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资料照片) 彭立平 摄
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是国家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地区湘鄂渝黔4省市71个县中唯一的国际航空口岸,也是湖南第二大国际机场,目前已开通国内航点54个、境外航点18个,去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70万人次。
2014年3月,荷花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动工,总投资19.62亿元。建成后旅客年吞吐量可达500万人次,货邮年吞吐量1.9万吨。2015年9月30日,改扩建后的新航站楼启用,标志着张家界旅游“大交通”提质升级取得重大突破。(宁奎)
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
2016年10月27日,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游客如织。(资料照片) 罗克文 摄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名为“云天渡”,桥梁主跨430米,桥面长375米、宽6米,桥面距谷底相对高度约300米,兼具景区行人通行、游览、蹦极、溜索等功能。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是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创下世界最高最长玻璃桥、首次使用新型复合材料建造桥梁等多项世界之最。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于2016年8月20日开放运营,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开放运营一年,接待游客395万人次,纳税过亿元。 (田育才)
国内罕见土家文化保存完好区域——“祖源之地”苏木绰
9月12日,秋天的“苏木绰”美丽如画。 吴成华 摄
“苏木绰”为土家语,意为“祖源之地”,指武陵山区土家族居住之源、文化传承和鼎盛之源,是一个泛文化区域概念。在地理意义上,代指以石堰坪村、马头溪村为中心的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沅古坪镇等土家族人聚居地。
这一区域是目前国内罕见土家族民俗文化保存完好、土家族古建筑较集中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富集,土家哭嫁歌、放排歌、薅草歌、打夯歌等苏木绰民歌世代传唱、生生不息。今年春节期间,5场“直播苏木绰”,面向全球全方位展示土家文化,引起世人瞩目。 (宁奎)
我国第一个水生野生动物地理标志产品——“张家界大鲵”
2013年12月26日,2013湖南省大鲵人工增殖放流主会场活动在武陵源黄龙洞景区举行。(资料照片) 邵颖 摄
大鲵又称娃娃鱼,属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上世纪70年代末,张家界在国内率先突破大鲵人工养殖技术,成为中国大鲵最主要的原产地,拥有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授予“中国大鲵之乡”称号。2011年,“张家界大鲵”成为我国第一个水生野生动物地理标志产品。
目前,“张家界大鲵”已成为继 “世界自然遗产”之后,张家界第二张“世界响亮名片”,大鲵野生资源量达到8万尾,养殖规模达到200万尾、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成为富民强市、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 (田育才)
“影响中国旅游文化演出类”唯一金奖——《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
2015年7月26日,《天门狐仙》实景演出。(资料照片) 彭立平 摄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由梅帅元执导,谭盾担任音乐总监,以天门山为背景,以山涧峡谷为舞台,通过音乐、歌舞、魔术、杂技、影像等表演形式,演绎出古老而又全新的人狐爱情传奇,是全球首台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
公演以来,观众场场爆满,近5年来,观众达235万多人次。入选全国首批35个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旅游演出类名录,并获得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影响中国旅游文化演出类”唯一金奖。 (田育才)
“改”来幸福生活
9月18日,张家界市永定区永康社区,向国兵在家门口打理绿植。向韬 摄
张家界市永定区永康社区 向国兵
我叫向国兵,今年49岁,家住张家界市永定区南庄坪街道永康社区个体城,是社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觉得,我们社区的变化、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多是“改”出来的。一个是城市改造,包括张家界城市滨水环线建设带动道路改造、管网改造等;一个是社区棚户区改造,带动居民走上发展旅游产业之路。
张家界城市滨水环线就在我家门前,道路宽敞,林木葱郁,出行方便,散步锻炼也很舒心。看着这条路,心里就有一种幸福感: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永康社区居民大多是永定区国营农场的搬迁户,房子普遍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一般2至4层,参差不齐。在我印象里,过去这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巷道狭窄,管网不全,排水不畅,靠近沿河段还是“断头路”,居民丢垃圾、种菜、养鸡,乱糟糟的。
近两年,随着张家界城市滨水环线建设,社区沿河的澧兰西路进行了改建,出行问题得到解决。地下管网等也进行了改造,卫生环境彻底改观。
要想富先修路,这话说得一点没错。路一通,社区人流量、车流量随之增加,商机也随之而来,周边的客栈、酒店等越来越多。
当然,社区居民受益最大的还是棚户区改造。永康社区处于城市重要交通节点,是展示城市形象和风貌的窗口。去年,市、区两级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工改造、统一竣工验收”的原则,政府投入资金,对社区389栋居民房屋整体进行改造,提质升级。沿河临街的39栋先行改造,打造沿河风情特色街区。
我家的房子属于先行改造的39栋房屋之一。改造刚启动,就有外地老板看上了我家房子,租下经营民宿客栈。如今,房子已改建成“我行我宿”客栈,客房16间,生意很红火,接待的大多是外地自驾游客。
算个账:改造前,自家住两层、出租两层,一年租金只有5000元;如今整栋房出租,年租金6万元。房子出租后,我按揭买了一套130平方米的新房子,住进了新楼房。
(田育才 整理)
“公交改革”,线多车靓
“以前公交车线路少,车也破烂不堪,很不好坐。”提起张家界公交车的变化,家住张家界市永定区官黎坪街道的青年作家鲁絮感触最深。他说,上班离家太远,以前最烦心的是下晚班回家没有公交车,打的也难。近年来,张家界力推“公交改革”,现在公交线路多了,想去哪里都方便,而且全部是新能源车,漂亮、舒适又环保。
据了解,2015年12月22日,随着60台新能源公交车上岗运营,张家界“公交改革”迈出关键一步。目前,张家界公交汽车公司拥有252辆新能源公交车,开通公交线路20条,布线总长达380公里。 (田育才)
“三联四建”,社区有福
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军地坪街道吴家峪社区,66岁的邓克强老人每天都要和老伴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呆一会,看看报,下下棋,聊聊天。“这里宽敞整洁,活动项目多,快成我们另外一个家了。”老人乐呵呵地说。
吴家峪社区是张家界市委组织部“三联四建”联系点。“三联四建”是张家界基层党建品牌,即领导干部联系社区、职能部门联系项目、党员干部联系居民,建好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社区综治管理平台、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志愿者队伍,打通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社区群众“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整合资金2.48亿元,投入60个社区建设。
(田育才)
“六城同创”,宜居宜业
连日来,张家界市民聂婷的手机频频被“张家界蓝”刷屏,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的图片美不胜收。她说,张家界的蓝天让人心醉,惹得朋友圈里许多外地朋友羡慕不已,只想到张家界来一次“深呼吸”。
近年来,张家界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六城同创”活动,“张家界蓝”成为新景。环保部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张家界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53天,达到84.5%。游客李元林来张家界旅游后表示,将在这里买房住下,创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