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8
浏览
日前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指出,2014年,在中国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中国旅游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与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一、在旅游新政方面,制度红利集中释放。
2014年8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1号文件)。这是继2009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简称41号文件)和2013年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之后,国家出台的又一个促进旅游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此后,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得以建立。此外,文化、体育等领域也陆续出台政策,为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在简政放权方面,探索治理体系创新。
一方面,简政放权成为旅游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向。到2014年,国家旅游局只保留了3项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旅游业发展对旅游部门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行政审批事项的取消和下放,并不意味着旅游部门无所作为,而是要求旅游部门适应新的形势,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另一方面,随着9个全国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各项工作的推进,旅游公共治理体系也在进一步探索创新。
三、在旅游需求方面,消费分层明显加速。
伴随着国民旅游普遍化、多元化的发展,2014年旅游消费亮点众多。传统的景区景点观光、历史文化旅游等依然备受欢迎,中医药旅游、养生保健游、体育健身游、户外探险游、工业遗产游、会展奖励旅游、研学旅行与修学旅游等也蓬勃发展,自驾车游、房车游、邮轮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等更是热闹非凡。
四、在国际旅游方面,出境入境更加分化。
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出境旅游规模1.14亿人次,同比增长16%;出境旅游花费14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市场与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持续走低,既与世界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因素有关,也受人民币升值、物价提升、雾霾严重、安全事件等宏观因素影响,更与旅游产品相对老化、营销手段亟待升级等内在因素有密切关联。
五、在旅游投资方面,收益风险双向累积。
2014年,旅游成为各路资本逐鹿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国较大型的并购和融资项目多达120项。新一轮的旅游投资热潮呈现4个明显特征:
⑴ 兼并收购日渐成风。2014年,以携程、万达、京东、众信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围绕旅行和旅游服务的诸多环节加快了横向和纵向的兼并收购。
⑵ 在线旅游成为热点。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在线旅游获得的投资多达50余项。
⑶ 内外市场双向发展。一方面,天巡(Skyscanner)、Priceline等境外企业看重中国旅游的市场规模和巨大潜力,竞相进入;另一方面,万达、海航、复星、绿地、安邦等国内企业也加紧海外并购的步伐。
⑷ 大型项目层出不穷。其中百亿元以上投资规模的项目达百余个。旅游投资泡沫化和旅游项目被房地产“绑架”的风险值得警惕。
六、在产业竞合方面,合纵连横开放平台。
旅游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催生了各种同业和跨业的联盟,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格局。在同业联盟方面,上下游、线上和线下企业之间的合作有所加强,同时竞争对手之间也加强了联盟合作。除了与其他企业建立或紧或松的联盟合作关系之外,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以开放性为核心特征的在线旅游企业实施了平台化发展的竞争策略。
七、在旅游集团方面,商业帝国呼之欲出。
万达、携程等非传统旅游行业、非国有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展示了旅游行业规模经济优势和范围经济优势的另一种路径,昭示着中国旅游企业的集团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八、在国际地位方面,大国旅游风范愈显。
中国作为世界旅游板块中的亚太核心、增长引擎,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从学习、适应规则向参与规则制定转变。当然,在企业和游客层面,中国旅游大国的微观基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