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8
浏览
A级景区的评定是目前我国景区等级划分的唯一标准,是旅游景区综合实力的品牌标志。但其更加注重管理、规范、服务价值等方面的评价,对景区本身经济效益、区域带动性等方面的考虑却存在不足之处。很多景区虽然能够成功创A,但在后期的经营中还面临着许多困惑和问题。
景区是一个区域旅游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区域旅游的综合开发与发展,必须依托景区跨越式发展的大战略。而景区大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形成并落地符合游客当代需求的创新体验及产品设计。因此,我们认为,A级景区创建应突破局限,超越标准,贴近市场,把握趋势。主要方向如下:
一、注重市场参与度
景区创A,在中国来说绝大部分是政府行为。A级景区,尤其是5A级景区的创建成功更多地代表了政府的政绩工程和硬性指标。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很多景区为了创A而创A,将创A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另外,标准中关于市场影响力的评价也是一种以市场表现为主的简单评价,缺乏对市场需求评价的判断。主要表现在评价系统更注重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市场辐射力和主题强化度等表象特征。从这一方面来讲,标准对于市场需求的解读是匮乏的。
因此,景区在创A过程中应该注重市场群体参与的环节,尤其应该注重市场定位、市场需求产品等具有影响市场表象特征的因素,从而避免创建成功的景区不被市场买单的情况。
二、注重内涵挖掘
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景观质量是构成A级景区评定细则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评定标准对每个级别的景区在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景区环境与资源保护等方面所需要完成的指标非常细化,但在如何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并将这种文化内涵转化成旅游产品的评价上是比较缺乏的。这样构建起来的A级景区虽然硬件设施过硬,软件服务也可以跟得上,但可能存在缺乏核心吸引力,无法留住游客的情况。
因此,景区在创A过程中应对决定景区成败的旅游吸引力进行深度挖掘与特色构建,从而促使景区在创A的同时,解决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三、注重对资源开发价值的评价
在A级升级标准中,资源评价主要是从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珍惜或奇特程度、规模与丰度、完整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的一种本体价值评价:观赏游憩价值,注重对于视觉观赏的审美评价;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注重资源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在范围内的影响力;珍稀或奇特程度,关注景区内现存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以及在区域范围内的吸引力;规模与丰度,着重评价资源的实体体量、基本类型数量、资源实体疏密度三个方面;完整性,主要关注资源实体的完整性。
这种资源评价方向是一种以资源景观为基础的简单评价,是对资源本体的一种评价,不赋予创意想象的判断。景区在创A过程中,应增加对资源开发价值的评价,比如资源定位、独特性及其吸引力评价、可进入性与进入条件评价、基础设施条件及投入评价、展示条件与观赏条件评价、游乐与体验等条件评价等。
四、增加休闲度假方面的功能
评定标准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和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吸引力与市场吸引力九个方面对创A景区进行审核。这些考核标准只是初步满足了观光游客的游览需求,对其休闲氛围、度假条件的审视不够明确。尤其是对于5A级景区而言,这些都是具有世界级水准的、具有垄断价值的资源,国内最早一批5A级景区以观光为发展方向的弊端已经初步显现。因此,现在的景区在创A升A中,应与时俱进,增加休闲度假方面的一些考虑,体现大众度假时代下旅游景区的新趋势。
五、注重效益的综合考核
标准里对不同级别景区所需要在旅游人数上达到的指标有明确的规定,但对于旅游消费以及旅游总收入的指标没有纳入考核,导致部分A级景区虽然有较高的等级,但是却在经营上年年亏损;或者虽然有较高的营业收入,但是对环境和生态有较大的破坏。因此,景区应注重对效益的综合考核,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绿维创景认为,标准不是完美的,达标也不是最终目标,如若将目光仅仅局限在达到评定标准要求并能摘取A级桂冠上,那么评A就失去了本质意义。景区要想实现真正意义的“脱胎换骨”,就不能囿于标准本身,跳出标准做规划,超越标准做创建,创A,才能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