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0
浏览 土地戏是傩愿戏中老司扮成土地公、土地婆、直接与观众对话进行演出演唱的一场折子戏。除此之外,土地戏还适用于逢年过节,老司艺人向寨土民、各家各户送财喜、讨打发的一种轻便易行民间演唱形式。
土地戏称之为“戏”,主要是它表演时着“戏”装,带有戏剧的表演形式。而土地戏的真正类别则应该列为曲艺演唱类,其原因是它表演的本身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更没有跌宕起伏的矜持冲突,不构成戏剧。它有表演形式类似二人表演的花灯,类似汉文化的二人转。
土地戏始于700多年前的宋代。土地戏属于低傩,介于傩愿戏中的正朝戏和花朝戏之间。土地戏的表演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双人土地(即土地公、土地婆),是人们最常见的一种。表演时用锣鼓伴奏,也有不用锣鼓伴奏,或只有土地婆手执阴阳卦打节奏;第二种是单人土地、仅土地公一人表演,人称独角戏;第三种为多人土地,即土地公、土地婆、土地大妈、土地二妈、土地三妈、土地公与土地二妈的土地子共计五人,又称五灵土地。表演时锣鼓伴奏,参演人员为七紧八松。各戴木质假面。土地公手执蒲扇、拐仗;土地婆手执手巾、阴阳八卦应拍节奏,一般都伴奏锣鼓而手舞足蹈、念唱演之。
土地戏一般都戴木质假面、不露其真容真貌进行表演。但自清代“改土归流”之后,受汉剧、阳戏等影响,也有土地婆改用油彩化妆表演的。而土地公则千古不变的戴着面具。
土地戏剧目有《土地公婆》、《五灵土地》、《土地神》、《唱古人》、《十二月》、《十月怀胎》、《十绣》、《十八址》、《十七三》、《传书》、《领猖》、《九连环》、《双宝图》、《十得夫》等。唱腔有“天门土地调”、“土地垛板”、“土地起板”、“土地漫板”、“六四字调”、“十七三调”、“倒牵牛调”、“燕儿花调”、“七字平调”等曲调。土地戏唱腔的最大优点是节奏较慢,吐字清,观众听得懂。解放以来、各地农村业余剧团,普遍都采用这种演唱形式来配合各种中心任务,开展各种好人好事宣传活动。人们都认为土地神是善良之神对人热情真诚,他的谆谆教诲,劝善改过,因果相承、善恶有报,使老幼孺妇都能铭刻在心。
今有不少擅演土地戏的艺人经常在张家界各风景点为游客表演土地戏,深得游客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