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
浏览
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全球107个国家、600名外国代表以及国内有关部委、各省区市负责人,旅游研究机构及院校、大型旅游企业负责人及中外媒体记者近千人共聚一堂,以“旅游促进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共商世界旅游业发展大计。
今天,世界旅游业者前所未有地聚焦中国。中国旅游的国际交流合作之路,走过融入世界旅游、影响世界旅游和引领世界旅游的历程。中国旅游外交自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举办“旅游年” 交往层次升
即将开园的上海迪士尼乐园是“中美旅游年”的亮点之一,是中美两国在旅游领域深度合作结出的硕果。今年2月29日,2016“中美旅游年”拉开序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分别发来贺词及祝贺视频,并向对方国家的游客发出了热情邀约。
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旅游是政治互信的民意基础、经贸合作的新引擎、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相互借鉴学习的独特渠道。以2016“中美旅游年”为契机,旅游将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新亮点。
2012年,以中俄互办旅游年为标志,中国旅游国际合作开始走向国家外交的前台。随后几年里,多个高规格的旅游年活动密集举办。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向韩国“中国旅游年”、印度“中国旅游年”、“中美旅游年”等活动开幕式致贺词。李克强总理出席韩国“中国旅游年”闭幕式,汪洋副总理出席中国“印度旅游年”和韩国“中国旅游年”开幕式。近年来,中国先后开展中俄、中韩、中墨、中印、中美等旅游年,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
国家领导人出访宣布与主要大国互办“旅游年”活动,已成为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之一。旅游正从外交边缘走向外交前沿,旅游在外交事务中的独特作用正在日益凸显,成为国际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最活跃、最具潜力的领域,成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内容和桥梁窗口。
国家旅游局还将启动与英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互办旅游年工作磋商。可以预见,未来与世界主要大国之间互办“旅游年”活动,将成为中国国家外交的重要内容。
从“民间外交”到“国家外交”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增强人们亲近感的最好方式。旅游对外合作起着邦交正常化润滑剂的作用,具有“破冰”“融冰”的独特效果。回顾历史,伴随中国旅游业发展,旅游对外交流合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
从早期旅游外事接待,到以出入境旅游、边境区域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中外旅游合作;从外国旅游企业进入中国,到中国旅游企业走出国门;从中国加入各类世界旅游组织,到国际机构在中国筹建成立国际旅游组织,中国旅游国际合作的内容不断丰富,中国旅游逐渐从外交边缘走向外交中心。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旅游外交”的概念。“旅游外交”其含义比“民间外交”或“公共外交”更加广泛,既包括中外国家间的旅游官方机构的交往,又包括中外游客、旅游企业、行业组织与机构之间的交往;既包括中外文化交流,又包括中外旅游经营、服务和投资等经济交流。
倡导旅游外交,是对旅游国际功能的更高定位,是旅游业实践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重要方面,是旅游国际合作交流的升级版。
近年来,中国外交整体布局全面展开,成果丰硕。旅游外交与政治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和军事外交等一起,已经成为总体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也由原来的“民间外交”逐渐成为“国家外交”的重要内容。
促多边合作 让各国分享
为配合国家外交工作,国家旅游局推动签署各种双边旅游合作文件,分别与亚美尼亚、波兰、哈萨克斯坦、捷克、俄罗斯等旅游部门签署了多个加强旅游合作的文件,丰富了中国对外合作成果。
广西推动设立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合作区,设立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旅游合作区;内蒙古以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暨“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成立大会的筹备为契机,做好中、俄、蒙地区间的旅游合作;福建省与港澳台地区、东盟合作,共同开发制定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城市服务标准;依托福建自由贸易区,建设对台、东南亚跨境旅游合作区。吉林省与俄、蒙达成了建立图们江三角洲国际旅游合作区、合作开发陆海联运跨国游产品等多项共识。
当前,中国旅游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走向世界,中国—东盟、中国—欧盟、中国—南太、中美、中俄、中澳、中日韩等一系列双多边旅游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对奠定中国与各国友好的民意基础和政治经济全面务实合作,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旅游将发挥互联互通中先行先通的独特作用,充分发挥旅游外交的重要作用,不断夯实丝路沿线的合作基础。
旅游外交有效增强了中国旅游国际话语权。未来几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第22届全体大会、世界旅游业理事会年会等一系列高层次国际旅游会议都将在中国举办。不难预见,这将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旅游形象和发展成就、扩大与世界各国旅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契机,必将在中国乃至世界旅游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