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
浏览土家人的婚育习俗中,最具特色的是结婚时“哭嫁”。结婚是红喜事,土家子女却要热热闹闹哭上十天半个月,这既是土家人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更反映出他们特殊的心理动机和心里寄托。
不只是土家族有哭嫁,市域以及整个武陵山区其他民族也有哭嫁,但是土家族女子是当之无愧的哭嫁高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清代“改土归流”前,土家族的婚姻自由程度较高,未婚男女可自己选择对象,以唱歌、吹木叶表白爱情。只要双方相爱,经土老司作证后即可成亲,不受任何礼仪限制,也不要男方钱财。所以当时的哭嫁主要是诉说离愁别绪,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原来的自由恋爱、以歌为媒,变成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所以新娘子出嫁前夕“哭嫁”,基于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自然而然添进了“骂媒人”之类的内容,以抨击包办婚姻和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其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姊妹、骂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穿露水衣、库离娘席哭上轿等。一唱三叹,摇曳生辉,堪称土家族妇女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反映现实深刻,民族特色鲜明,艺术风格别致,不失为土家艺术珍品。
反映旧时代婚礼习俗的土家族哭嫁,因婚姻制度进步而逐渐消失。但【哭嫁歌】作为土家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却具有独特的社会历史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