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
浏览 “三棒鼓”是永定主要曲种之一。“三棒鼓”为凤阳花鼓演变而来。明田艺蘅《留青日札》载:“吴越间妇女用三棒上下击鼓,谓之三棒鼓,江北凤阳男子尤善,即唐三杖鼓也。”以表演者轮番抛耍三支同嵌有铜钱的尺余长的小棒,边击鼓边唱曲而得名。抛耍鼓棒的花样有“麻雀钻竹林”、“绞花”、“单鼓花”、“又跨花”、“白蛇吐信”等数十种。唱词结构为五字句,五五七五字句、五五六五字句等句式。
永定“三棒鼓”以小锣伴奏,特别是自元以来独有创新。据永定“三棒鼓”艺人相传:元朝末年,有一苏姓艺人,乃外地某杂技团杂耍人,因抱打不平,伤人性命,为避官府缉拿,逃来永定,后娶本地贫女为妻,因无田地,只得靠耍“三棒鼓”沿门乞讨为生,其所生一双儿女,男名苏子建,女名苏兰姣,自幼随父学会了耍“三棒鼓”。然而兄妹尚未成年,父母却因贫病交加而相继早逝。无奈,兄妹只好继成父业,以玩“三棒鼓”为生。兄妹俩在艺海生涯中,结识了不少戏剧、杂技、武术等江湖中人,技艺日精。为让“三棒鼓”表演更加吸引观众,多得些赏钱,兄妹二人将一些戏剧、杂技和武术中的耍刀技巧融汇在“三棒鼓”的抛耍表演中,从此永定“三棒鼓”的表演便多了一种抛刀、抛钢叉、抛火把的抛耍艺术。表演时一个或多人各持三至四把小刀或钢叉、火把,随着抛棒击鼓人的演唱,上下左右,身前身后,胯下臀后抛出名曰“关公背刀”、“美女梳头”、“银鼠窜梁”、“美女照镜”、“草船错箭”、“斩杀四门”、“金龙探海”等高难度的抛耍技巧,致使“三棒鼓”具有了独具一格的永定特色。
由于表演“三棒鼓”演员少,道具少,场地小,形式活泼,演唱内容通俗易懂,多以世间传说和家长里短事故为唱本,加上“三棒鼓”“艺人多数具有临场即光编唱吉言颂词的能力,故而深受人们喜爱而屡演不衰。
现挥掘整理出来的“三棒鼓”传统曲目有三十余种,其中最有特色的曲目是:“拜码头”、“玩刀词”、“天门山传奇”、“玉皇洞故事”、“杨令婆到温塘”、“永定古庙”、“懒婆娘”、“十八好汉”等,这些“三棒鼓”曲目多次由永定著名“三棒鼓”艺人为接待中外游人表演,深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