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9
浏览溪布街灯火辉煌
民俗客栈风景秀美
农田如画
千古情景点游人如织
这里是武陵源——
一个由“养在深闺人未知”到年游客量突破3千万人次的旅游圣地;
一个由城区建设面积不足一万平米的偏远小乡到城区建设面积3.29平方公里的旅游特色城区;
一个由建区初期旅游收入2471 万元到2018年的265.52亿万元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一次次的嬗变,一次次的华丽转身,每次都催生出新的青春活力: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张家界地貌、首批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一串串令人神往的名字,无一不体现着武陵源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信念和担当,无一不凝聚着武陵源区财政人加强财源建设的智慧和汗水。
一、政策驱动,营造更好的 投资环境
武陵源是一个传统自然观光型景区,因消费需求的变化,一度受到现代新兴旅游产品的较大冲击。武陵源区财政局准确把握新理念,顺应时代新潮流,转变发展思路,调整投资政策,积极为区委、区政府建言献策,宏观、中观、微观齐着手,合力聚财促发展。
从宏观上统一规划部署,凝聚财源建设新合力。始终坚持“旅游立区、旅游兴区、旅游强区”,全区“一盘棋”,一切力量围绕旅游转,一切工作围绕旅游干。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部门齐心协力抓旅游,形成了“全域旅游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的共识。认真贯彻《张家界市全域旅游促进条例》,先后出台发展旅游纲领性文件及配套文件 23 个,形成覆盖全领域、全行业的政策保障体系;出台招商引资、民宿客栈星级评定等奖励办法和政策保障措施,为全域旅游发展注入发展合力。
奋力推进“六大战区”“十大战场”项目攻坚,铺排、实施了景区移民搬迁、索溪河全流域治理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全力补齐旅游服务、交通出行、环境治理等“短板”“弱项”。突出项目资源整合,强化中央省市资金争取,推进农村田园综合体、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强化市场运作,出台激励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民营资本参与全域旅游发展建设;强化内生主体作用,推动区政府及所属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对景区景点提质改造,对景区环保客运能力进行升级。
从中观上严格资源保护,彰显生态品牌新优势。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根本遵循,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污染防治“五大行动”,认真抓好环保督察巡视整改、绿盾行动等工作,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实现环境问题“零投诉”; 深化“三化三改”“六城同创”,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城镇、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速核心景区移民搬迁,先后搬迁了景区内原有134 家宾馆酒店,关停原住民开设的 199 家民宿客栈和 37 家餐饮设施,搬迁原住民 870 余户 3700 余人,世界自然遗产旅游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世界地质公园中期评估再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绿卡通过。
从微观上优化产品供给,催生旅游社会经济新发展。通过改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景区观光、小镇休闲、乡村度假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汇聚了丰富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催生了总部经济等一批新兴旅游业态,带动了酒店、餐饮、交通、商贸、文化娱乐等旅游行业大发展,全区旅游经济发展更加健康、更可持续,促进了旅游由传统门票经济向现代产业经济的转变。
二、 项目带动,培植更多的“源头活水”
2016 年以来,武陵源区财政局在张家界市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大布局、大宣传、大管理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创新,全力培植财源,形成更多的“源头活水”。
项目全覆盖。武陵源国土全域都是风景名胜区,武陵源区始终坚持把全区、全域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来建设、来打造。精品景区不断提质,经过几年的优化建设,景区游步道更加安全舒适,旅游厕所更加人文环保,交通游览安全快捷。特色城镇独具魅力,建设完善休闲公园、慢行步道等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引进洲际皇冠、铂尔曼等高端国际品牌酒店,高云十八栋、骆驼洞、湘西之恋等本土特色精品酒店深受中外游客青睐。美丽乡村令人向往,以产业振兴为目标,实施“三乡十村”乡村旅游发展战略, “五号山谷”“回家的孩子”“梓山漫居”等特色高端民宿点缀山间,品牌饮誉业界。新兴旅游产品备受青睐,建成了野溪铺、梓木岗、抗金岩等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游览线,一些农村田园综合体也已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景区、城镇、农村三位一体空间布局全面形成。
产业全融合。以“旅游+”“ +旅游”为主线,积极推进 “旅游+文化、+农业、+科技、+互联网”,民俗大戏“魅力湘西”走进了央视春晚,宋城演艺投资亿元打造“张家界千古情” ;湘阿妹菜葛、鱼泉贡米、土家织锦等特色农业旅游商品深受中外游客青睐;新建的张家界地质博物馆、大鲵科技馆带动了科普游、研学游升温。通过体育与旅游、康养与旅游等产业跨界融合,丰富了旅游产品,拓展了旅游空间,壮大了旅游业态,增强了旅游体验。
管理全方位。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武陵源区委将区旅游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由一般议事协调机构调整为区委工作机构,在全国率先成立旅游速裁法庭和检察服务旅游发展工作室,全力推进“121”全域旅游警务建设,集中整合市场监管、景区综合执法等专业力量,形成了“1+3+N”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开展旅游行业诚信评定,加强行业的自律和管理,成功入选首批“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全面加强治安管理和社会治理,连续 24 年获评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县”,连续 14 年获评湖南省“平安县区”。
服务全景区。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景区景点、相关企业按照精细化、人性化、标准化、国际化的要求,建立了相对成熟完善的服务标准,做到了管理有流程、服务有规范、质量有标准。深入开展“服务全域旅游创‘三优’”、服务游客“三必须”、景区劳动管理服务竞赛等活动,形成了“袁谋文党代表工作室”“金鞭溪女子保洁队”等特色服务品牌。持续深化“平安满意在张家界”活动,深入开展“铁腕治旅”十大专项行动,集中向包厢购物、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亮剑。大力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景区建设,建成了集景区智能导览、预警监测、网格化管理、大数据统计分析应用等于一体的旅游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景区免费WiFi、移动信号、视频监控全覆盖,打造了“反应迅速、有求必应”的“10 分钟景区应急救援救治圈”。
社会全参与。通过政府引导、行业发动、全面动员,全区所有党员干部都成为旅游管理服务者,所有基层群众都转变为旅游从业者,所有企业都成为受益其中的旅游服务主体,形成了全民参与、人人都是“旅游人”的良好局面,市民服务旅游的形象气质明显提升。全面强化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先后培养引进旅游高学历人才 78 名,对旅游小微企业发放“全域旅游贷”2400 多万元, 整合农村闲置土地、农村宅基地、林地等资源,对城区闲置宾馆、酒店采取入股分红、合作经营等方式,盘活各种闲置资产资源,妥善解决旅游项目土地供应紧张的问题,优先对旅游产业项目进行供地,全要素保障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多方拉动,保证畅通的财源“路经”
财源建设需要有长远的眼光,需要深层次引导。
品牌营销“国际范儿”。统一品牌形象、统一宣传口径,与市区联合,充分调动社会、企业和相关旅游主体的力量,强化活动营销、事件营销、网络营销,成功策划举办国际乡村音乐周、黄龙音乐季、天子山峰林之巅钢琴演奏、黄石寨高空走扁带等经典营销活动;在重大活动事件上联动发力、做足文章,以“小问题引导大事件”,策划“阿凡达”主题系列营销,武陵源品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具“国际范”。
旅游扶贫藏富于民。立足区情实际,创造性地将旅游与扶贫工作有机契合,建设农业产业科技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组织贫困对象参与旅游管理和服务,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变“输血”为“造血”,推动农业向乡村旅游业转变、农村向乡村旅游目的地转变、农民向旅游从业者转变、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推动农民变股民、资产变股产、资金变股金,全区贫困发生率由 21.3%降至 0.48%,2016 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区脱贫摘帽。武陵源旅游扶贫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和文化旅游部李金早副部长的现场点赞:武陵源是旅游惠民、藏富于民的旅游扶贫典范。
业态升级率先示范。围绕“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六要素,大力开发康体养生、度假休闲等“九大”旅游新产品。紧盯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着力发展特色街区、特色民宿、商务会展等新兴产业,带动实现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旅游品牌由国内旅游目的地向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转变。
辐射带动渐入佳境。随着高铁、高速、航空以及域内交通等立体交通网络的建设完善,武陵源区的旅游人才、旅游景区管理模式以及旅游服务标准等输出走上了“快车道”,与周边景区的合作更加紧密,在推动资源共享、景区联动、合作开发、共同繁荣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张家界,武陵源的核心和月亮作用发挥更强,促进形成了张家界全域旅游“双核三极多点”的局面;在湖南省,以武陵源为核心,一条连通张吉怀、大湘西的旅游黄金线路倍受追捧;在武陵山片区,辐射带动影响着贵州铜仁、重庆酋阳、湖北恩施等地旅游发展,引领全国全域旅游发展的窗口带动作用更加凸显。
化解债务成效显著。2019年,武陵源区财政局党组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降低综合债务率,在做小分子和做大分母上下功夫,一方面在严控政府性债务、化解隐性债务、处置关注类债务等方面收到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上持续发力,并加大争取上级资金的力度,使财政形势趋于良好。(武陵源区财政局 黄章新 许斌 陶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