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5
浏览念好“山”字经,做好“绿”文章
——“张家界美景和全球重大议题同框”系列报道之四
“武陵源景区发现了新物种!晶莹剔透的!”“看起来像是植物大战僵尸里的寒冰射手!” 4月中下旬,武陵源首次发现“水晶兰”的消息在朋友圈里广为流传。它的出现,不仅代表着景区生物的多样性,也是武陵源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的佐证。
武陵源核心景区风光。资料图
武陵源历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1999年和2001年先后两次对核心景区部分居民和接待设施进行移民搬迁,拆除各类建(构)筑物23.5万平方米。
从景区初期开发至今,一代又一代人呕心沥血,在享誉世界的自然风光里,矗立起一座“保护”丰碑。
经验一:为绿色发展让路,第三次生态移民搬迁号角吹响
“好看,武陵源值得来!”5月19日傍晚,张家界魅力湘西艺术团在文化广场免费展演的桑植民歌、土家摆手舞等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让上千名游客陶醉不已。
1982年9月,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在此诞生。这一隐藏在武陵山区足足“三亿八千万年”的瑰宝,逐渐向世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入口。资料图
间隔10年之后,武陵源风景区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认为它是“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
此后,这里良好的生态、独特的资源禀赋,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来这里驻足欣赏。世居于山上的原住民也享受着旅游业日益发展壮大带来的红利,逐渐摆脱了生活贫困的局面。
但随着人口自然增长,景区内的原住民逐年增多,由此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一定程度上给自然生态带来了破坏。同时,越来越多的经营场所也让景区出现商业化、人工化倾向反弹,自然遗产的“原真性”减弱。
搬迁前的武陵源空中田园。邓道理 摄
而且,由于多年来核心景区居民建房的严格管控,无房户、拥挤户、危房户的逐年增加,使得居民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强烈愿望和政府对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严格保护已成为矛盾体,影响景区社会稳定。
搬,成为迫切要求!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提出的9点整改要求,也给了武陵源当头一棒。其中第3点就要求缔约国保证受影响的当地社区居民纳入搬迁工作中。这也加快了第三次生态移民搬迁工作的实施。
搬迁后逐渐复绿的武陵源空中田园。邓道理 摄
武陵源区相关负责人说:“景区已经搞了两次大拆迁了,我们对保护也一直很重视,没想到会有这么严峻的局面。”
世界遗产大会结束后,武陵源区委、区政府反复研究,决定强力推进第三次生态移民搬迁,实现核心景区内无居民居住,坚决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路,随后开展了近2年的准备工作。
2017年5月31日,武陵源区政府发布《武陵源核心景区天子山片区、袁家界片区移民搬迁公告》。同时,成立景区生态移民搬迁综合指挥部,并下设两个片区指挥部,分综合协调、征收确权、法律服务3个组开展工作。由此,一场生态环保攻坚战打响了。
“这次是整村搬出,可以说是‘抛乡离井’, 居民们一时很难接受。”据不完全统计,袁家界社区居民依靠自家房屋从事经营活动,年收入3万元到40万元不等,山上的房子是居民们眼中名副其实的“金屋”。有的村民说:“在山上,我早起出去转一圈,卖点东西,一天的收入就不愁了。搬走了,我该怎么生存?”
搬迁群众充满了疑惑,怎样才能搬得出、稳得住?重重困难才刚开始,可是为了“绿色”发展,武陵源依然迎难而上。
经验二:磨破嘴皮子,踏破鞋底子,搬迁工作厚植群众基础
此次生态移民搬迁分三期实施,搬迁对象覆盖整个武陵源核心景区共6个区域,涉及居民1085户3087人、房屋18.51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搬迁袁家界和天子山片区580户1230人。
“要让老百姓认识到现状的严重增强紧迫感,又要让搬迁群众搬之后有出路增强安全感。”为此,武陵源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充分保障人员、资金,在化解难题上充分放权,创新构建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指挥部督促协调、街道主导操作、职能部门和属地居委会积极配合的工作推进机制。
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区沙盘。全媒体记者 鄢渊 摄
从提高征收标准、给予搬迁奖励、成本价购买安置房和商业门面到提高生活保障金、落实政策资金补助……武陵源区通过多次学习取经,在2018年制定了《武陵源核心景区天子山景区、袁家界景区生态移民搬迁补偿安置方案》《核心景区移民搬迁生产生活补偿政策方案》,全方位消除搬迁居民的后顾之忧。
“如何做好搬迁居民思想工作是这次搬迁最大难题和瓶颈。”负责搬迁扫尾工作的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党委专职副书记杨勇说,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签订搬迁协议,用自己的行动打响了移民搬迁工作的“第一枪”。
2019年4月,袁家界上坪组拆迁房屋现场。邓道理 摄
2019年1月底,钟为贵全家10口人搬进天子山向家坪安置区新房,成为第一批入住安置区的搬迁对象。他所在的天子山移民搬迁安置指挥部第一工作组承担了该片区95户搬迁工作任务,是该片区工作组中搬迁户最多的一组。他带头先拆先搬,通过不厌其烦地多次上门宣讲政策,该组成为目前天子山片区工作组中签订搬迁协议最多的一组。
“保护绿水青山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生存的家园,自然生态破坏了,谁还敢来?谁还会来?”作为天子山居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这是钟为贵上门给搬迁群众做思想工作时说得最多也是最为朴实的一句话。
袁家界社区的唐姣既是搬迁工作人员也是搬迁对象。起初,她也难以割舍自家的“金屋”,但在生态环保面前,她选择全力配合支持,带头签订了搬迁协议,以实际行动发动居民签协议、搬下山。
“首先自己要吃透政策后,再换位思考,就能疏通居民们思想上的堵点。”锣鼓塔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熊永红说,他们通过党员会、屋场会的形式跟居民讲政策、算经济账,从景区旅游开发带来的生活条件改善,讲到后面世世代代对景区旅游事业的依靠,促进大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刻认知。
基层工作中,村看村、户看户、百姓看干部。此次搬迁,还涌现出张登岸、张玉辉、陈自国、张自岩、陈烨等一批党员、社区干部带头签订搬迁协议,用实际行动响应搬迁工作。
工作人员与搬迁群众谈心。
“磨破嘴皮子,跑烂鞋底子”是各个指挥部工作人员的生动写照。2019年,搬迁工作攻坚战打响,他们的工作常态便是24小时日夜坚守、周末无休,挂图作战。
长期驻守袁家界移民搬迁安置指挥部的宋逸成,是锣鼓塔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之一。攻坚期,他不是在入户宣讲政策的路上,就是在指挥部给来访群众答疑解惑,休息时间都在想着怎样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2019年6月21日凌晨4点,他因为一晚上就有4户签了搬迁协议而激动不已。
世代居于大山的“山里人”,也是第三次生态移民的“功臣”。
天子山居委会老屋场组居民彭勇,是2018年搬迁工作全面铺开以来拆除房屋的第二户,因为经营客栈,他家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得知此次搬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彭勇就主动签订房屋搬迁协议,自行将房屋拆除。
“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我不能拖后腿。”陈喜浓是天子山居委会老屋场组居民,世代居住在老屋场一带,这里是空中田园最佳观景点,靠着经营客栈,生意很是红火。她不仅自己签订了搬迁协议、拆除房屋,还主动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做思想动员。在她的带动下,与她相邻的4户先后签订了搬迁协议。
截至目前,袁家界和天子山片区已完成搬迁总任务的96.7%和95.6%;天子山街道泗南峪村黄龙泉组已全部签订搬迁协议,并完成腾房让地1960.11平方米;索溪峪林场移民搬迁已拿出实施方案,即将启动……
经验三:搬新家,拿分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搬新家、添金孙、拿分红,我们家三喜临门!感谢党委政府给我们搬迁户的好政策。”2020年1月17日,天子山居委会800余名景区移民齐聚向家坪安置区广场,以一场“移民搬迁利国利民 造福群众永记党恩”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汇演欢喜迎新春。
向家坪安置区活动现场。图片源自“武陵源发布”
今年2月,武陵源旅游产业公司为天子山景区搬迁入股的832名居民派发红利287.53万元,普通群众响应搬迁号召后成为了企业股东、拿到了分红。
群众脸上堆起的笑容、手中拿着的分红,是武陵源区第三次生态移民搬迁的成果,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武陵源核心景区第三次生态移民搬迁工作预计在年内将全面完成扫尾工作。武陵源区委书记张龚表示:“第三次生态移民不是终点,武陵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将一直在路上。”
“张家界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念好‘山’字经,做好‘绿’文章,努力盘活‘绿水青山’。”4月15日,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徐敬业带领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组,深入武陵源区天子山丁香榕、袁家界等地,就核心景区违规设施退出情况进行督察,对核心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表示高度肯定。
此次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是武陵源在绿色发展进程中书写的示范样本之一。
游客欣赏袁家界景区生态美景。全媒体记者 鄢渊 摄
武陵源始终把核心景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战场,投入 3000多万元对景区突出环境问题进行了集中治理;坚持以生态自然为底色,建设山水融合、宜居宜游宜闲的特色城镇,重点抓实碧水守护、蓝天保卫、净土攻坚、大地增绿、城乡洁净“五大行动”……目前,武陵源区国家森林城市获得授牌并荣获“绿色中国城市奖”,国家卫生城镇顺利通过复检,环境空气质量于 2017年在全市率先实现达标。
绿水青山依旧在,金山银山还复来。武陵源区把建设“生态武陵源”作为首要任务,一段段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佳话也将一直在这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