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浏览
美媒称,鱼鸣嘴是东部省份山东的一座人口为562人的村庄。几个世纪以来,这里的村民一直在海边过着宁静的生活,可以捕到足够的鱼类、海参和鲍鱼,支撑起繁荣的海鲜贸易。尽管附近的村庄先后成为旅游与开发的牺牲品,鱼鸣嘴却得以幸免。这里的村民一直坚持在世代相传的地点捕捞,住在海草房里。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16年9月26日刊登题为《渔业困境下,中国传统渔村的生存危机》的报道称,现在,鱼鸣嘴却濒临消失。污染、过度捕捞和由全球变暖带来的海洋温度的不断上升,摧毁了这里的渔业资源。当地政府一心想提振地方经济、减少对陈旧产业的依赖,于是对捕捞进行限制,要求明年将这个村子拆除,用以建造一座豪华度假村。
这项计划在鱼鸣嘴村民中引发了担忧,他们当中有许多人的祖先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可以追溯几百年。一些人希望可以避免失去他们眼中的神圣之地。另一些则对转向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存有深深的顾虑,担心新职业的前景,也担心使用电力等便利设施的成本太高。很多渔民表示在村庄消失之后还会继续捕鱼。
报道称,在中国整个东部沿海,过度捕捞逐渐成为一种危机,海鳗和鲅鱼等曾经很常见的物种如今陷入匮乏。
在受冲击比较严重的地区,政府试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将之作为渔业的替代。政府鼓励村民带旅游团,经营旅馆和餐馆。在一些城镇,公告栏上提供了一些有关如何做好东道主的指导,提醒人们注意穿着,尽职尽责地回应游客的提问。
报道称,最近几年,陆续有几十座村庄让道给迎合日益增多的中产阶级需求的度假村,往往还会给这些地方起个金沙和红树林这样的名字。
旅游业的发展将繁荣带至鱼鸣嘴这样的村庄,但对海鲜的高需求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我爱大海,但不是所有人都尊重大自然的规律,”46岁的刘强说。他在鱼鸣嘴出生,也在这里长大。“旅游是渔民过度捕捞的原因。”
刘强表示,他在90年代的时候一天能捕到的鱼,现在要花大概两周才能捕到。
报道称,几年前,当鱼鸣嘴村将会建设度假村的消息传出时,村民曾表示反对。为了消除村民的顾虑,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公寓,位于名为南岛安置小区的现代住宅区内。那里有德国风格的建筑、高速网络和富丽堂皇的入口。但好几位村民表示他们仍然无法接受。
在鱼鸣嘴另一头,一座可以俯瞰村子南部海岸景色的房子里,45岁的薛礼(音)说他会怀念每天早上醒来看见蓝天、有海风拂面的日子。他凝视着远方,日光正洒落在海湾对面一排高耸的公寓楼上。“这些是我们的根,”他说。“没人愿意搬走。”
他17岁的儿子薛申烨(音)则不这么想。他正在学习如何做厨师。他表示,对年轻人来说,鱼鸣嘴既老旧又偏僻。“我们不能永远这么生活下去,”他说。
很多渔民表示,在搬迁之后他们会继续过现在的生活,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这么做,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别无选择。
报道称,现年48岁的薛青滨已经在鱼鸣嘴附近捕了30多年的鱼。他表示环境破坏带来的挑战正变得越来越明显。他称,如今每年只有三个月能有不错的收成。但他说,因为有一个读大学的女儿和一个上中学的儿子,他没得选择,只能继续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