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
浏览
山路蜿蜒崎岖,一直通向深山里的村庄。这个四面环山的湘西苗寨近年来正越发受到人们的青睐。
十八洞村,位于湖南湘西州花垣县,2013年习总书记的到来,让它成了闻名全国的“明星村”,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2013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668元,到2015年已达到了3580元,握着乡村旅游的钥匙,正逐步打开着攻克贫困的大门。
拓展红色资源 摆脱穷困之境
湖南,素有“革命摇篮、伟人故里”的美誉,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红色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给当地脱贫带来契机。
遵义会议大家已耳熟能详,但对“通道会议”却所知甚少。1934年,通道会议在通道恭城书院召开,中央红军决定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方针,转而西进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成为红军长征中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转折。
驱车从怀化市区到通道会议旧址恭城书院一路颠簸崎岖,用了将近4个小时。通道现在有3万多的贫困人口,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当地政府正通过传承红色文化,舞活旅游龙头,决胜精准扶贫。
孕育了贺龙、廖汉生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张家界市桑植县,也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桑植县洪家关美丽乡村建设、贺龙纪念馆体质改造工程全面完成。红二方面军长征纪念馆、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维修项目已全面启动开工。
探索民族文化之髓 助力脱贫发展
湖南不仅有着红色文化的基因,还有着多民族交融的优势。通道侗族自治县的6个侗寨入列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是全国侗民族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活态博物馆”之一。据通道县皇都侗文化村支书、皇都艺术团团长欧俊楼介绍,1995年,村里成立了艺术团,但碍于当时旅游业没有发展起来,游客稀少的窘境,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如今旅游业日渐红火,很多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
“现在不仅每月有固定3000元的收入,而且还能陪在两个孩子身边。”曾在长沙打工8年的艺术团成员吴肖月说,现在很多人都回乡开农家乐、酒吧等,收入比外出打工高,还能陪在家人身边,知足了。“我们将侗族的歌舞、服饰、饮食以及我们的萨文化传播出去,越来越多的人正对侗族文化产生兴趣。”
“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咯。”这段唱词出自湖南民歌《刘海砍樵》,如今被搬上了舞台,变身实景表演。《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大型实景表演,故事取材于湖南民间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还融入了桑植等地的民歌和土家族风俗,并经过灯光特效、舞台布景演绎出一场精美的舞台盛宴。
实景表演同样精准扶贫挂钩。《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的舞台总监宋欣介绍,演出需要大量演员,除了团队的专业签约演员以外,他们还选用大量的当地村民参加表演。
“每天晚上演出一场,连续7、8年了。”双峡村村民李宗利说,她主要负责在台上牵牛走一圈,每个月大概有1500元的收入,自从2009年《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开演以来,她场场都在,从没落下过。
宋欣说,2010年,他们公司与张家界旅游学校合作成立天门狐仙艺术班,从学校选择优秀的舞蹈小演员,同时会给他们相应的勤工助学的资金。18岁的罗杰东今年上高二,已经参加演出一年多了。“我很喜欢表演,而且还可以勤工助学,为家里减轻负担。”罗杰东说。
“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常常用来形容湖南人的性格。湖南人民坚信他们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和湖南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结合起来,正发生着其妙的化学反应,让扶贫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