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
浏览朋友们,欢迎您来九天洞参观游览。九天洞因有九个天窗与洞顶地面相通而得名。1987年由溶洞探险勇士王海然发现,1988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年,经国际溶洞组织专家考察论证,认为九天洞规模庞大,景观独特,还有一批溶洞群没有开发,适合开展探险考察,因此正式接纳九天洞为国际溶洞探险基地,九天洞从此进入国际溶洞世界,身价倍增。经考察,发现洞内有古树化石和其它溶洞极少见的岩溶物质,不仅是难得的自然景观,而且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目前已经探明可供游览的面积有250公顷,号称“亚洲第一大洞”。洞分上、中、下三层,下层距洞口400多米,常年温度20-22摄氏度。洞内有5级螺旋式观景台,30多个大厅,有3条落差较大的阴河,12处瀑布,还有自生桥,千丘田等景观,钟乳石形态各异,千姿百态。
我们所在的这个大厅,面积约有2500平方米,由天池、正厅、内厅组成,大厅平均高约30多米,正中距洞顶约100米。这边有一个60平方米的椭圆形水池,洞顶常年有水滴入池中,叮当有韵。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厅中央有一根二、三米高的石柱,呈墨绿色,乍看如一棵松树,斑斑驳驳,正面望去却像一个穿兰紫色衣服的半身人像,头带纱巾,好像是颔首欢迎各位大驾光临。
这里叫莲花厅。大家抬头往上看,洞顶部悬吊着一个淡红色的钟乳石,像一朵含苞待放的大莲花,花蕊中不断滴下晶莹的水珠,即便几个月不下雨,也从不间断;厅左有根高2米左右的钟乳石像慈眉善眼的观音菩萨,身后有几十10米左右石笋护卫;厅东南半圆形的池子有半掩半露、内红外黄的几枚溶石,缕缕血丝,清晰可辨,据科学分析,是溶石中含有铜元素所致。
这个大厅位于九天洞上层。大厅的东面有一根形似古代编钟的大钟乳石,高约30米,围径5-6米,它的周围长满晶莹透亮的乳白色小石柱,敲之嗡嗡作响。谁有兴趣的话,不妨用手轻轻敲打一下这根石柱,它发出的声音像不像古代编钟?不过千万不要用石头重击,这可是需要千万年才能形成的历史“文物”啊!大家再往这边瞧,大厅右边距这编钟乐柱不远的地方,有几根巨大的石柱一字排开,其中一根高40多米,围径32米的叫擎天柱,是洞内已发现的最大石柱。它后面的那根也有30多米高,棱角分明,直指洞顶,称为神童金鞭。大厅西南上方有一个垂直的天窗,一缕天光从洞顶泻下,极似舞台上从头射下的追光灯,人们都叫它天窗宝光。如果你运气好,在天然追光灯下照张翩翩起舞的像,那绝对是值得炫耀一辈子的艺术照。
九天龙宫这个大厅面积约700平方米,里面长满了五彩缤纷的石幔帷帐,给人以豪华富丽之感,故叫龙宫。大厅北端有9根不到一米的石柱,像文臣武将一样护卫着另一尊卓然而立的石像。龙宫左边石柱上,由于含硫的矿石岩浆每年渗渍形成9道鳞纹,盘绕四周,柱顶由碳酸钙溶液凝聚成龙头状,被称为九龙蟠柱。西南有两根长短不一的石柱,像巨人的中食指,擎举起洞顶巨大的青石板,称二指擎天,是洞内绝无仅有的景观。
请大家注意到天界人间了,这条人工修凿的石径,长达180多米,因为地势极其险要,故又叫华山一条道。环顾四周,景象万千,数不清的石笋,石幔,形成如天子山一样的地下峰林奇观,让人惊叹不已。此时此刻,大家是不是有站在九天云层,俯瞰人间大千世界的感觉呢?
大家看,前方那一大片钟乳石柱,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的如丛丛灌木,有的如参天大树,疏密相间,参差不一,有人大胆设想,说那就是一片原始森林!不过,这是地下森林,比陆地上史前世纪遗下来的植物活化石珙桐、水杉、银杏还要古老数万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批外国溶洞探险专家对这片地下生态“植被”予以高度评价:如此分布合理,造型奇特,令人震撼的“地下森林”,世界溶洞绝无仅有。
这是岩溶形成的一个地下湖百宝湖,东西长65米,南北宽24米,深1-4米。湖水清澈见底,两边的钟乳石倒映湖中,千姿百态。湖畔石壁旁那两根3人合抱、高20多米的石柱,外圆内空,轻轻敲打,锵然有声,如要请古琴演奏家精心调制一番,就可以举行湖上音乐会了。环湖两岸,有一丛丛的“银菇”和石花,如同天然盆景。百宝湖中还有一种叫“吸毛水球”的东西,为国内外溶洞所罕见。
朋友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观,像不像一道瀑布?其实它是碳酸盐岩溶石浆形成的一道宽40米,高10米,银白色石瀑。雨季,洞口水滴不断,泻珠溅玉;旱季则银光耀目,令人晕眩,所以叫九天银河。
这是一个面积约3500平方米的缓坡大厅,厅里有数百尊钟乳石,高高低低,横七竖八,如同西安出土的秦始皇兵马俑。诸位:看到这一派挥戈击剑,搏斗拼杀的战争场面,你是不是听到了那剑戟碰撞声和士兵们的呐喊声?
这个800多平方米的大厅,珍藏了数千计的石笋、石柱,因为这些钟乳石通体玲珑剔透,形态各异,传说是龙女、龙妃游乐的地方,故称为玉宫。你看这根钟乳石高30多米,直径只有15厘米,像一个身着盛装的白雪公主,纤纤玉体,婀娜多姿。
水晶宫是九天洞里的又一处绝景,洞里遍布含有磷矿的方解石,在光照下莹光闪烁,耀人眼目。许多石笋、石竹、石幔、石花都呈雪白色,我们称它为“比萨斜塔”。塔下有池塘,水平如镜,中间墨绿色的石荷叶和绽开的石荷花交相映衬,让人想起“莲叶水上碧,荷花镜里香”的诗句来。
这是洞里最大的一块千丘田,面积有5000多平方米,叫九天玄宫。你看,在这根30多米高的玉石帷幔后面,九天玄女头戴凤冠,怀抱婴儿,仪态端庄,慈眉善眼环顾众生。背后是一片银白色石幔,中间有一根非常纤细的石柱高约10米,一手可握,叫镇洞玉针。玄女下面靠左,在一对半椭圆形的石盆里装着粉红色的钟乳卵石,是供奉给玄女的仙桃寿果。石盆前面有石瀑,像悬挂着的梳妆镜,为玄女沐浴梳妆的地方。玄女宫融山、水、井、泉、石、瀑为一体,被中科院溶洞室主任张寿越教授誉为“滴石铸玄女,暗河镂九天”的天然画廊。
这里是一个地下水池,中间有一方直径10米左右的石台,矗立一座40多米高的钟乳石,它像一个老寿星,泰然自若端坐在那里,旁边簇拥着大小不一的钟乳石,像一群馋嘴的猴子,望着老寿星。对面石幔帷帐下,根根金线悬吊着的大小酒葫芦,令这些石猴垂涎欲滴,让人感到滑稽可笑。
朋友们,置身于这美仑美奂的地下迷宫里,大家可能要问:这溶洞景观是怎样形成的呢?
据专家们研究,溶洞的形成是水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石灰岩层理、节理和断层发育,便于水的浸入。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当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水(碳酸)浸入碳岩进行溶解后,碳酸钙随水流失而流下空洞。经若干万年的不断溶解逐渐扩大成洞穴。石灰岩层理平缓,节理众多,把岩石裂成网状。因此,沿层面产生的溶洞大而平;沿节理产生的溶洞纵横交错,巷道曲折。洞内众多的石笋、石柱、石钟乳,是由于重碳酸钙的地下水自洞顶裂缝渗出时,二氧化碳溢出,水分蒸发,重碳酸钙沉淀下来,附着石缝处而逐渐形成的。开始在洞顶出现一个小突起,以后加大逐渐向下延伸,久而久之形成了钟状或乳状的石钟乳,未能在洞顶沉淀成石钟乳而落于地面的重碳酸钙液就在地面沉淀积累,逐渐向上形成石笋。当石钟乳与对应位置的石笋相接时就变成了首尾相连的石柱。石钟乳或石笋内若存有空洞,或石灰岩被地下溶蚀成巧合的空洞时,就成为敲之有声,弹之成音的石鼓或石琴(如我们在洞里看到的“编钟”)。被地下水淹没的溶洞便了洞里的地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