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4
浏览桑植民歌简介
桑植县地处湘西北边陲,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区县,这个以土家、白族、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和谐相处,留下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民族文艺的沃土
2008年4月桑植县被命名为“中国民歌之乡”,白族杖鼓舞、白族游神、桑植花灯、桑植傩戏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公布确定桑植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11项,公布的县级保护项目达20个 ,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8人,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2人。2009年6月,桑植县共普查17个门类561个项目,桑植县成为省、市有名的民族文化资源大县,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
中国民歌之乡
2005年,桑植县共投资1246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其中桑植民歌广场850万元,占地30.24亩,中国桑植民歌艺术节200万元,桑植民歌赛歌会17万,出版发行《桑植民歌经典第一辑》70万元,出版桑植民族文化系列丛书60万元,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20万元,桑植民歌巡回演出18万。每年30万元的民族艺术团财政支出,每年20万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经费,长达五年的《桑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划》,桑植县委、县政府在张家界市乃至湖南省树立了一面困难县聚全县之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艳旗帜。中国民歌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一个个国家、省级金字招牌落户桑植,成为桑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见证。
自2004年以来,桑植县有关部门对民族文化古籍进行抢救性的挖掘和整理,现已完成桑植民族文化丛书18卷的编辑出版。内容涵盖桑植民歌、傩戏、目连戏、花灯戏、民间曲艺、民间器乐、民族舞蹈等,共800余万字,较全面反映了桑植县民族文化的现状。
2006年桑植民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机,桑植县委、县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列为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桑植县成立了由一名分管副县长王云任组长,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财政局、建设局、教育局、民族事务局、旅游局、史志办、档案局、文物管理局、文化局10家单位为成员的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文化局。桑植县为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落到实处,于当年成立了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办公室,从县文化馆抽调了一名业务干部专门从事日常的保护工作,每年安排专项经费5万元,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衔接和全面铺开,今年又经编委核定成立了非遗中心,编制三人。
为组织实施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桑植县在工程启动之初,制定了《桑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规划》,按照“长远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将工程时间定为5年,分为三个阶段:2005年至2009年,为普查和抢救阶段,2009至,为全面开展和重点保护阶段,2009年至2010年,为补充完善和健全机制阶段,同时还确定了每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原则和主要保护对象。
重保护抓传承
桑植民歌,是桑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突出代表,以抓好传承于保护,桑植开展了还歌于民、典籍抢救队伍建设等工作。
为抓好传承保护工作,桑植县采取了发掘、培育、扶持等有力措施,一、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重点扶持,鼓励民族民间艺人带徒授艺,加强中青年艺术骨干的培养。2006年桑植民歌赛歌会期间,桑植县对来自全县39个乡镇90名农村青年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桑植民歌培训,采用“还歌于民”的方式,让桑植民歌的演唱有更多的传承人。另外,桑植县还举行了桑植民歌走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为拥有桑植民歌感到自豪。2010年 ,由省文化厅主办、省非遗中心和桑植县政府协办的桑植民歌走进校园原生态音乐会在湖南省艺术职业学院隆重上演,还开展了专家研讨会,今年桑植民歌全省高校巡演活动即将举行。自桑植民歌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桑植花灯、白族仗鼓舞、桑植傩戏、白族游神四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桑植县采取更为得力的措施加强对桑植民歌的传承推广和保护开发。为些,桑植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要求全县干部职工必须会唱五首以上桑植民歌。举办专题活动大力推广桑植民歌更是层出不穷。
魅力歌乡桑植魅力
从2006年桑植县组织了桑植民歌赛歌会开始,全县39个乡镇(场)共有1000多名选手报名,486名选手参加决赛。活动期间,湖南卫视《乡村发现》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李兵亲自主持了赛歌会半决赛和决赛。同年9月,组织尚生武等4位歌手进京参加《中国民歌盛典》,10个省300多名演员同唱的桑植民歌《四季花儿开》、《砍柴歌》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和中央三台反复播出。同年12月3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主办《华夏清音--中国民间经典音乐会展演》,全国仅3场,桑植民歌被列为第三场《潇湘印象》桑植专场。驻华50多个国家使节,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驻办事处总代表青岛泰之等1000多名中外观众观看了桑植民歌演唱会,共演唱桑植民歌15首。2007年5月,又与湖南卫视联合举办“超女快男桑植民歌专场演唱会”,参加人员5000多人。2008年11月19日,我县举办了首届中国桑植民歌节,国家著名军旅歌唱家郁钧剑、王丽达,青年歌手李雨、顾莉雅等也纷纷登台献唱,同庆首届桑植民歌节。参加本次赛会的共有23支代表队,其中乡镇、社区及民间团体有14支参赛队,县直机关有9支参赛队;桑植民歌进中小学课本乡土教材。为了保护桑植民歌,桑植县把桑植民歌列入中小学校乡土教材,规定学校教唱桑植民歌,4万多中小学生唱桑植民歌;2009年举办了全县桑植民族舞蹈大赛,来自各战线及团体1000多名演员参加比赛;为了搞好桑植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桑植县克服财政困难,组建桑植民族艺术团。艺术团的基本职责是弘扬桑植民族文化,以桑植民间音乐、桑植民舞为主体,逐步形成“张家界看山看水,桑植听歌看戏”的新型旅游线。为实施这一宏大计划,县委、县政府落实了编制和经费,在全国范围内招聘演员。目前,艺术团已招聘演职人员20余人,并于2007年10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2007年,县纪检委员会为了开展廉政教育,新创作廉政民歌8首,印制成册,发至县直单位和乡镇机关学校,组织机关干部教唱并比赛。在中国廉政史上,用民歌倡廉,开了先河;为进一步弘扬桑植民族文化,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发扬光大,推进桑植民歌传承、保护和发展。县委、县政府2008年开始着手组织制作《桑植民歌经典》第一辑音乐光碟,经过对歌手的培训、录音及外景的拍摄、后期制作,于2009年5月由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正式出版发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需要有一批素质高、业务精,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浓厚感情和热情的专业队伍,形成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研究和管理的人才库。2005年、2008年和2009年普查期间,桑植县共举行了十期保护工作队伍培训。